内容提要:为了同国际教育理念接轨,造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国教育部相继推出了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并提高受教育者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广大中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一项有着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口语交际的内涵、目标,口语交际训练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目的是促进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蓬勃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 键 词:口语交际 教学模式
一、 口语交际的内涵:
所谓口语交际,是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会交往需要,运用连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一种双方互动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有目的语言活动,它是人们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说、辩论等,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同时也吸收对方信息的过程,具有直接性、互动性、综合性等特点,因其简便迅捷而成为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它有四个要素:交际主体、交际对象、交际媒介、交际环境。在通常情况下,主体与对象是变换的、合二为一的,即一个人往往既是说话者,又是听话者;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交际双方所使用的中介手段(即口头语言)是双方都能够理解的,否则,交际的目的便难以实现。
口语交际以听话、说话为基本表现方式,但它绝对不是“听话”“说话”的简单相加,而是基于一定的话题,或陈述事实,或抒发情感,或议论评祈,展开交流,从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以听话说话能力为核心,包括交往能力在内的一种综合能力。口至交际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而这些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严格的训练才能养成的。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加强调双向互动性,是信息的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因此,它不仅要求听说技巧,还要求具备待人处 世、谈吐举止、临场应变以及传情达意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可以说,它要求的面广了,标准也提高了,是“听话”“说话”的发展。
二、口语交际的训练目标:
进行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的根本目的是在学生已有的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规范口头语言,培养并提高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包括倾听、表达、应付的能力以及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养成文明、和谐、有效地进行人际沟通与社会交往的语文素养。在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特别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一致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母语学科教育应如何使受教育者获得理解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在参加的所有活动中进行有效的交流,这是母语教学的关键所在1 。正因为如此,为了同国际教育理念接轨,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中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此大纲中将“听说”明确地表述为“口语交际”。2001年教育部在修订2000年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又正式推出了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提出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过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1。新课程标准正式把“听话”“说话” 整合成—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更着意于以“听说”为核心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受教育者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与训练目标,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编排中,把原“基础训练”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训练内容单列出来安排,在每册中编成单元专项训练;每个单元大体有学习重点、表达指导、口语交际练习、借鉴实例等几个部分。这个总目标的实施又具体落实在口语交际不同学段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之中。
义务教育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目标的定位不只是名称和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体现了时代特征,是社会需求的变化引起了人们对口语交际能力在认识上的发展和要求上的提高,突出了“口语交际”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我们在口语交际的实际教学中提供了研究探讨的便利条件。
三、口语交际训练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3,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同样需要依据一定的法则作指导。
1、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它要求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不但要会听、会说,还得讲究文明礼貌。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应当实现训练目标的优化,对训练的步骤和组织形式的确定、方法和媒体的选择,必须着眼于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即教学过程在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它素质的训练,达到走向整合、追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效应。以“自我介绍”这个专题口语交际训练为例,重点无疑是交际时“怎么说”,即引导学生把白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就读学校、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说清楚、说明白就行。当然,除了说的常识和技能训练外,也必然涉及到“如何听”,别人在自我介绍时,其他学生应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出问题,能不能作为听众与之进行交流等等,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听与说则是水乳交融的。在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交际态度以及话语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作出恰当的指导。
2、确立话题,以话题为纽带,在真实情境中使交际双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目的在于激发双方口语交际思维,引导交际者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构思并且出口成章,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话题犹如发面用的酵母。确立话题时,要注意考虑该话题的价值、现实意义、难易程度等因素是否能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产生热烈的交流气氛;话题确立应是多元的、开放性的和自主的,既可以选取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中的材料,延伸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巩固与提高读写教学效果,也可以选取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如师生关系、家庭生活、学习心得、前途理想、文学艺术、风景名胜、时事政治等激发学生兴趣,展开讨论和评析。但是,无论选择哪种话题,都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为学生所熟悉,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需要。
3、设置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激发思维和口语表达需要。情境是交际双方产生语言的动力源泉,因有“物”有“意”,置身其中,激起交际者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语言材料获得丰富的拓展,使交际者产生某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 以致滔滔不绝,自然而又自信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实行民主教学。一个轻松、活泼、热烈的口语交际环境,体现的是一种平等、自由、安全、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意谓着口语交际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尊严、个性特长、思维与说话方式,给学生的感觉是:口语交际课是轻松的、自主的,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民主的氛围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口语交际训练的民主原则就是要做到:形式自由组合,气氛平等和谐,思想放胆随意,表达言无不尽。
5、口语交际训练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3。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是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以往听说训练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双向互动”是人与人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即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凭借交际对象构成交际关系,互相启发和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动态过程。讲互动,重在参与和实践。在以往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的嘴一般都“封”得“紧”;长期以来,语文课堂只是教师的“讲坛”,学生习惯了做忠实的听众,学生“说”的欲望、说的能力、退化了。现在突出口语交际训练中的“互动”,就是要真正解放学生的嘴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