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是阅读鉴赏的初步阶段。阅读中,有了发现,就可进行感受。所谓“感受”以感觉为基础是由阅读文本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感受这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包含特定的情感体验因素,也可以包含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因素。
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感受呢?
一是感受形象。
在诗和小说中,首先触动我们的当是形象。
如读戴望舒的《雨巷》,我们感受到的则是这样一些形象:
悠长、寂寥的雨巷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还有“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我”
对三个形象的感受,让我们对全诗的“孤独、彷徨、寂寞”情感基调有了初步的把握。
又如《林黛玉进贾府》,我们则感受到这样一些形象:
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宏伟、华贵而讲究的贾府
“时时在意,处处留心”的黛玉
先声夺人,放诞无礼的王熙凤
被人称作“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在黛玉心中“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的宝玉
这样的环境和人物形象的感受,让我们跟着黛玉的“眼”和“心”对贾府及其上下人物有了初步体会。
二是感受意境。
意境,指的是抒情性文章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如读《故都的秋》,你会在感受“秋院感秋、秋槐缀秋、秋蝉啼秋、秋雨叹秋、秋果盛秋”五种景况中感受到故都的秋的“清”“静”和作家内心深处的“悲凉”。
意境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景与情初步体味。
三是感受语言。
语言在阅读中,是最先进入我们眼底,唤起我们心里感觉的东西。“语言”常常是我们阅读中最活跃的东西。
如读《沁园春·长沙》,对语言我们有两点突出的感受:
一是橘子洲景象用语的温暖、鲜亮、热闹
二是语言充满豪情,哪怕是忧叹
阅读鉴赏离不开感受,它是理解的基础,但不能停留于感受,还需要联想、想象,调动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细节的深切认识与把握。从鉴赏来看,感受是起点,理解是关键,评价是旨归。虽说如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力培养,就像品梨的滋味,第一口,往往决定基本的口感。阅读的感受,说到底是语言感受,语言是有形象、有分寸、有情味、有色彩、有温度等的东西。要感受,除了学生本人的一些先天智能因素外,主要的是靠读,反复读,读的越深,感受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