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简练而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其间贯穿了对张衡为人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层次清晰,条理分明,一位博学多才、从容淡泊的文人学者形象如在眼前。
课文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首先,第一部分即第一段。课文按传记文学的体例,介绍张衡的家世、学识、性格和“累召不应的高洁品行,以及他的文学成就。张衡出身官僚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少善属文”(课文删掉了“南阳西鄂人也”文下“世为著姓。
祖父堪,蜀郡太守”11个字)。张衡虽然出身于官宦人家,却没有贵族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的恶习,这是他取得超凡的学术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入京师,观太学”是介绍他求学的简历;“通五经,贯六艺”是介绍他学识的广博,博学多识是张衡科学文化发明创造的重要基础,也是他孜孜不倦求学的结果。
下面写张衡的为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他的治学态度。他是为了求得知识而求学,不是为了与别人比较乃至向人卖弄南昌求学;在学问面前,永远不自满。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是写他为人的品行。这一句中的“从容淡静”四字,较为费解。从容,原指举动舒缓不迫,这里指品行风度,指不急于追名逐利,有自己一贯的生活目的,不受环境与他人的干扰,正如《中庸》所说:“从容中道,圣人也。
”可见从容是指一种品行修养。淡是淡泊,静是宁静。淡泊指为人质朴、超逸,不慕名位功利;宁静指端庄持重,胸有成竹。
“不好交接俗人”与“无骄尚之情”似乎矛盾,但仔细琢磨却很值得品味,交接俗人,难免染上俗气,对修身与治学均无好处,而张衡恐怕也没有时间与俗人作庸俗之交,但对他们也不骄傲,敬而远之,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态度。当然,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对他的仕途是有影响的,从后文看,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但是对他的学业与科学研究来说,是非常好处的。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说明他“从容淡静”的品行操守。“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是当时的习俗,张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可见他的忧国忧民之心,正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品质。一篇《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可见他严谨的创作态度,与他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
二、第二方面即文章第二部分,2——4段,分两层写,第一层写他的仕途情况以及做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的情况。张衡一生所居官职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太史令,对他的学术研究与发明创造有极大的益处;一个是河间相,使他在仕途上终于也作也出了一些超乎常人的贡献。前者展现了他的才;后者体现了他的德。
第二层,介绍候风地动仪。张衡在科学上的贡献体现在科学著作与科学发明两个方面。科学著作和浑天仪上文已经提到,这部分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
介绍候风地动仪,首先交代候风地动仪铸造的时间,是阳嘉元年。其次说明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外形及其雕饰。然后说明候风地动仪的内部机械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最后说明候风地动仪工作效验,并点明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发明。文章还记叙了一件事,这件事巧妙地说明前一节“合契若神”的神奇效应,把伟大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与“怪其无征”的“京师学者”的迂腐无知作对比描写,充分表现出张衡这一发明创造的伟大的科学价值。“自此以后,乃令史官地动之所从方起”一句说明张衡的创造发明为历史所承认。
三、第三方面即文章第三部分,5——6段,侧重记载张衡的政绩。张衡出任何间相,而河间王刘政本人则骄奢淫逸,这说明河间相仕途之艰难。而张衡却采取果断的政治措施,详细调查研究,展现出他严谨的工作作风。
“阴知奸党名姓”,表现他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一时收禽”,表现他果断敢决绝的斗争精神。“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他的卓越政绩。
结尾一句“上书乞骸骨”,说明他对当时复杂的政治矛盾已经有深刻的见地,知其大势难以挽回,以身体情况不佳为由,急流勇退,又可见他的聪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