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二册第18课《做什么事最快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么事最快乐,便去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妈妈。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小青蛙产生了做什么事最快乐的疑问,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分别写了小青蛙问啄木鸟,水牛,蜜蜂做什么事最快乐和得到的答案,五六自然段写小青蛙问妈妈及妈妈的回答。
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配有多幅彩图,形象的描述出小青蛙寻找答案的经过,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
这篇童话在本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
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本课教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2、认识到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学会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感情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二、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的积累了不少与本课相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时不易根据角色的需要做到恰当的感情朗读。
三、说教法
从本课是一篇童话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说教具准备
课文配套挂图四张,多媒体动画,录音磁带。
五、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下面详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
1、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字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景,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智力发展的最近区,在情境教学中学生既观察、感受又思维、表达,使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为充分挖掘大脑潜力创造了条件。
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1)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小青蛙,它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想请小朋友帮忙,大家想不想帮助它?
经过这么一问,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起来,把学生领入故事中,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愿望。
(2)综合运用图画、录音、语言再创情境
由于本课二、三、四自然节结构相同,故教师可以重点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其余各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教师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明白小青蛙向谁提问,弄清楚了一个什么问题。总结读书方法,出示其余挂图,让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自由组合,自己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学生自学后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知道水牛、蜜蜂觉得做什么事最快乐。
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朗读的语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啄木鸟捉虫、老牛耕地、蜜蜂采蜜时的繁忙景象,感受他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把自己当成那个迷惑不解的小青蛙,读好小青蛙的问话。第六自然段是本课的难点,在充分理解前几段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妈妈的话。理解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最快乐。
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学生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了一个高潮。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其中。
3、朗读训练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需要重点指导,让学生在读书前听录音,体会不同的人物应如何说话,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用多媒体动画扶助,请学生为动画配音。
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环节,使教学再次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规则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分组,通过个别,小组,大组比赛的方式,比一比那些同学能准确、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的欲望。
4、表演内化
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组织学生表演故事。由于一年级学生表演能力有限,故不必要求太高。只要把语言文字通过头脑中的动物表象运用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联想,运用外显的、自己喜欢的动作来更好的表现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含义,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评比感情是否投入,动作是否和谐,语言是否流畅,想象是否合理,最后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一起表演。
5、迁移实践
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着眼,从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出发,采用此环节。
结合课内外知识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找一找还会有谁会因为为别人做事而快乐,自己要怎么做呢?
此环节联系实际生活,结合多媒体出示生活实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情景,并针对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较差的状况,用正确的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结合自己谈谈想法,做法,学以致用。
在这节课上,学生通过读、看、想、演、说等活动形式进行学习,会达到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