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阅读附答案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的神话,就是详述在旗亭看“妙妓”唱诗的趣事。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风格雄放”,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相同处是皆以“悲壮为宗”,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年纪事,一年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阅读附答案

所以考明了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譬如鉴赏杜甫的《宿府》诗,据生平历史,知道此诗作于五十三岁,杜甫入严武幕府,做了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就“杜工部”的宦途而言,乃是飘泊一生中最有依靠的岁月。全诗是:“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从末句中知道他有“姑且相就”的心思,但鉴赏不应限于此,该就诗作去分析脉理,发现“独宿”二字是通篇的眼目,“井梧寒”“蜡炬残”,当然是在写独宿,而“永夜角声悲”时自言自语,也是独宿的凄凉景况,“中天月色好”时谁共赏看?也是独宿的无聊心情。“悲”也罢,“好”也罢,结果一样凄凉无聊,如此一顿一挫,神味加倍隽永了。下面风尘侵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姑且相就”的独宿原因。然而“一夜独宿”时寓有多少“十年”中的感慨;“一枝栖息”间寓有多少飘泊的空间,今日暂依于此,思绪翻腾,必然是凄恻不眠了。全诗脉络紧凑,命意悲壮,得历史生平的配合而益为彰显,如此才是理想的鉴赏法。

(节选自黄永武《中国诗学·鉴赏篇》)

1.下列与诗歌的“历史的鉴赏法”相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的鉴赏法”是中国古代沿用甚久的一种传统的诗歌鉴赏方法,人们主要通过研究诗人的生平事迹来对诗歌的意蕴和价值做出判断。

B.在鉴赏诗歌时,人们对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和异闻轶事做出详述,创造了许多诸如《唐诗纪事》这一诗话类的作品。

C.鉴赏者使用抽象的说法来鉴赏诗歌本身,并且着重引用诗歌本身之外的材料,由于重复引用资料的情况很多,诗歌鉴赏也越写越长。

D.这种鉴赏虽有一定缺点,但能让人了解诗作本末,比较透彻地理解诗歌,因此发展到清末,《唐诗说》成为了诗歌鉴赏作品的集大成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历史记载中寻找鉴赏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的依靠是合理的,研究诗史和文学的人大多采用的都是“历史的鉴赏法”。

B.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歌重在写景,构思精巧,这与高适雄浑豪放的诗作有很大区别,但二人的诗作都是以“悲壮为宗”的。

C.夏敬观所作的《唐诗说》一书汇集、总结了前人收集的众多诗歌鉴赏资料,可以说是“历史的鉴赏法”的代表作品。

D.《宿府》一诗围绕“独宿”,写诗人因“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而“独宿”,又因“独宿”而“姑且相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中国古代的历史记载中关于诗人生平事迹的文字非常有限,因此不太可能了解诗人的每个作品。

B.要想了解诗歌的艺术成就,就必须在了解诗人生平事迹的基础之上,深入地把握全诗的脉络和命意。

C.如果没有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就不可能对诗歌的艺术成就做出全面的鉴赏,这种鉴赏就会落空。

D.鉴赏高适的诗也需要像鉴赏杜甫的《宿府》诗一样,深究诗歌的本末和脉络,只有这样才是最理想的。

阅读答案

1.A.(B.原文只是在举鉴赏高适诗为例时,说到了对其生平的一些事件进行详述,而并非所有的鉴赏诗歌都会“对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和异闻轶事做出详述”,以偏概全,且《唐诗纪事》也并非“诗话类的作品”。C.“诗歌鉴赏越写越长”无中生有;原文是:“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用,愈积愈多”。D.“因此发展到清末,《唐诗说》成为了诗歌鉴赏作品的集大成者”强加因果)

2.D.(因“独宿”而“姑且相就”错误,“姑且相就”是五十三岁杜甫的心境,并非因为“独宿”)

3.C.(要“全面的鉴赏”确实需要“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但没有“对诗人生平事迹的把握”不意味着“鉴赏就会落空”。原文是“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上一篇 : 等阅读答案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