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语文的力量没有那么大

——三答闫学老师

愚以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不会有入主张只要语文知识,不要人文精神,也不会有人主张只要人文精神,不要语文知识,因为这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实在是二者没有办法剥离。

所以该争论的就是侧重点问题、排列顺序问题和二者如何互相展现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数理化等学科本不是问题。数学老师一定会把数学知识教育放在第一位,至于人文精神,那叫做德育渗透,位置很明确。

但一到语文这门学科事情就复杂了,竟然引起了无尽无休的争论,可见文人之难缠。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想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文化、人文精神,确实更多地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而不是数理化公式中,显然语文学科在传承文化和张扬人文精神方面,就承担着比数理化更重的任务。而这样一来,在语文学科中知识的地位就难免受到某种冲击,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第二个,语文教师更多地继承了古代文人自作多情、自命不凡的心态,总以为如欲塑造学生之灵魂,如欲治国平天下,舍我其谁?不知不觉放大和夸大了语文学科的教化功能。这种心态走向极端,就会把入文精神的张扬摆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上。据我看这是语文学科的异化。表面看来是新潮,其实是老祖宗的传统观念的回潮:先生之志则大矣。

恕我说句泼冷水的话:语文学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语文教师没有那么大的本事,社会和家长也不应该把世风好坏的责任都放在语文教师肩上,古代文人都有道德狂热,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头脑要清醒。

语文与文化、精神并不是全等关系。语文教师的任务,从学科角度说,第一位的还是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人文精神的张扬。当然,如果从教育的战略角度说,哪个学科都应该德育第一,数理化老师也会说: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这当然是对的,但我们不该把教育的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混为一谈。

闫老师所引的叶圣陶先生的话其实是有毛病的。叶先生把语言看作是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这是旧的语言学观点。其实语言与情思是合一的,并不呈这样的主宾关系,只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一般说来、离开语言的精神和离开精神的语言都是设有的:语言是存在的家。

顺便说一下,林海音的文章,不过怀乡、怀旧、保持童心而已,文章自有可喜之处,但我在其中并没有看出多么了不起的人文精神内涵。

重知识还是重人文,因文本而异

——与王晓春老师商榷之四

●闫 学

语文是母语教学。不是外语教学,能力与精神,知识与情感,抑或工具与人文。就整个语文课程而言,我以为二者并重,不存在谁先谁后、孰轻孰重。但放到具体的文本教学中,就要根据文本本身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这里,我想强调语文是母语。学生就生活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完全为了教知识或首先为了教知识而教语文,那么语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不会作诗,大字不识几个,可照样巧舌如簧,她的表达能力从何而来?王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从学科角度说,第一位的还是语文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人文精神的张扬,我认为这是没有把握语文是母语教学的特点,把母语教学混同于一般的外语教学所致。

对于上文我引到的叶圣陶先生的那段话,王老师的理解恐有失偏颇;我以为叶先生的主要意思应这样理解--磨练情思和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是孩子需要语文、我们之所以教语文的意义所在,磨练情思为泉源,为根本。王老师认为语言与情思是合一的,这当然汉错,但这种合一的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学生能否领悟到又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只关注语言的外在形式或表达方法,并不代表就同时领悟到了它所承载的情思内涵。反之,只顾领悟情思,不重语言本身,也同样不能达到我们教给孩子学语文的目的:我只是想一再地提醒王老师,面对具体的文本,在知识和人文之间,应在两者兼顾的情况下有所侧重,不宜一概将知识放于首位。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