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知识—成语出处
一、“痛饮黄龙”中的“黄龙”,是酒的名称吗?
“黄龙”并不是酒的名称,而是指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原为金人的京城。
“痛饮黄龙”出自《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二、“汗牛充栋”是以病牛冒充栋梁吗?
“汉就充栋”,实际上是形容藏书极多。用车来载,拉车的牛会累得出汗;用屋子来藏,可堆至屋顶。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柳宗元的《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唐代学者陆质对孔子的《春秋》特别有研究,著书《春秋集注》、《春秋辨疑》、《春秋微旨》,对《春秋》有独到研究,柳宗元对他的治学严谨深表敬佩,他在陆质死后为《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说:“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三、“高头讲章”中的“高头”指什么?
这里所谓“高头”,是指经书的天头。古代四书五经的天头部位,留有大块空白,刊印评点和讲解的文字,被称为“高头讲章”。
四、“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药名吗?
“雌黄”并不是药名,它是一种橙黄色的矿物质,也称鸡冠石,可以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所谓“信口雌黄”即不负责任地乱说,随时准备改变。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王衍传》。王衍是东晋人,有名的清谈家。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玄理。但是往往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颜氏家训》中也有“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之论。这就是这则成语的来源。
五、“望洋兴叹”中的“洋”是海洋吗?
“望洋兴叹”中的“洋”并不是指海洋。“望洋”其实是一个连绵词,也可以写作“望阳”或“望羊”,是形容仰视的样子。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六、“一筹莫展”中的“筹”指什么?
“筹”指竹、木制成的筹码,主要用来计数或计算,引申指办法、计策。所谓“一筹莫展”,就是说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来。
七、“祸起萧墙”是说祸端起自萧家的墙壁吗?
“萧墙”即照壁,宫室里用作屏障的矮墙,和“萧”姓人家无关。古代“萧”通“肃”,因萧墙分隔内外,故至此则肃然。“祸起萧墙”指事情发生在内部。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段话是孔子说的,他是在教训自己的两个学生子路、冉求,他说:“你们两个人在季家当辅相,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人家不服你的气,你的政治道德无法使人信服,所以人家没有来结交纳好。在国内则弄得分崩离析、意见分歧,表面上看是整体的,内在很多因素是分裂的。大家离心离德,迟早要崩溃的。这种情形是守不住的,因为内部分崩离析,难以自保,只好向外发展,转移人家的视线,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孔子说,你们因为许多内政问题不能解决,于是只好用兵,在外面发动战争来转移内部的注意力。在我看来,你们很危险,季家最大的烦恼、痛苦、忧愁,不在颛臾这个边区的小国家,而是在萧墙之内,在季家自己兄弟之间。”孔子说了这个话不久,后来季家兄弟果然发生了问题;所以后世内部发生祸乱,就用“祸起萧墙”这句话。
八、“不刊之论”的“刊”是刊登的意思吗?
这里的“刊”并不是刊登的意思,而是指“削除”。古人在竹简上写字,发现差错,就把它削掉修改,即“刊”。所谓“不刊之论”,就是只不需要作任何修改的意思。
九、“分道扬镳”的“镳”是马鞭吗?
“镳”是马嚼子,并不是马鞭。“扬镳”即往上扯马嚼子,这是驱马前进的动作。
十、“赴汤蹈火”的“汤”是河流吗?
“汤”在古代,是沸水的意思。所谓“赴汤蹈火”,即奔向沸水,踩着烈火,比喻不畏艰险,奋不顾身。
十一、“作奸犯科”的“科”指什么?
“科”在这里指法规、法令。“作奸”是做坏事,“犯科”即犯法。
这个成语出自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十二、“厉兵秣马”中的“厉兵”是训练军队吗?
“兵”在这里,其实指的是兵器。“厉兵”就是磨快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