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为教学及研究故事系列之五十六
作文与活动相结合,形成学校特色(中)课堂作文教学与德育活动的结合
1992年,中小学教育中兴起了一次“加强两史一情”的高潮。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育成了重要的渠道。我们学校的“两史一情教育”专题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读写,当然地被作为活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来强化运用了。
除了活动,当时,学科教学中“渗透两史一情教育”的研究,一度火了起来。如何结合学科教学渗透“两史一情教育”?我组织老师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在作文教学的研究中,我来了灵感:我为五年级第十册的作文教学设计了一个“渗透两史一情教育与作文教学之中”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如下:
一、五年级第二学期“两史一情”教育活动安排
1、结合科文、历史(当时,高年级开设小学历史学科)学科的教学和课外读书读报活动,重点了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残杀,腐败政府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压榨;了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敌人英勇斗争的光辉业绩。在第六周前后高班级的读书知识竞赛。
2、到当地(或附近)的烈士陵园、阶级教育展览馆(或抗日战争时期的遗址)去参观访问,了解帝国主义、反动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例如,丰润县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重大惨案的潘家峪,参观那里的烈士陵园、阶级教育展览馆、潘家大院遗址,参观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富裕繁荣的潘家峪农家小院,这个活动科安排在第二周。
3、游览当地(或附近)的名胜古迹,了解祖国壮丽的河山、灿烂的文化。如丰润县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极限的盘山火长城去游览。
4、召开班级的主体对会,以鲜明的主题和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参观和游览活动的感受。这个活动可安排在第十四或第十五周。
5、对照旧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业绩,进行家乡调查,了解现在自己家庭生活是如何幸福、快乐;自己的家庭成员是如何为祖国、为四化儿勤奋工作的,并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召开家庭调查报告会。此或动安排在第十五或第十六周。
二、结合教育活动,第十册部分单元的作文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单元:结合《燕子》、《小站》的教学,向学生传授“抓重点写具体”的知识。
结合第二周的参观访问活动,写一片在活动中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的表扬稿;指导学生以“潘家峪的农家小院”为题的作文,抓重点,写具体。
第三单元:结合《记金华的双龙洞》、《蟋蟀的住宅》的教学,向学生传授“写文章要条理清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直到学生回忆第二周的参观活动,以参观访问中了解到的史实为重点,有条理的写一篇作文。
第四单元:结合《鸟的天堂》、《火烧云》的学习,向学生传授“静态和动态描写”的知识。结合到旅游区去旅游参观,指导学生选择重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特别注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特点,写一篇反映祖国壮丽河山美景的习作。
第六单元:在读书读报、参观游览、召开主题队会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收获以及思想、学习方面的进步,用书信的形式写下来,寄给远方的亲友。
第七单元: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到外地参观野炊的实际,按照要求写好看图作文“野炊”。
第八单元:结合学生开展的“家庭调查”,联系有条理、抓重点“细致具体地”写一篇反映“家庭生活幸福、快乐”的习作。——可以选择一个晚上的场景或一次节日的团聚。
几点说明:1、开学初,教师先把活动和作文的安排向学生公布,使他们明了活动与作文的关系,以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目的性、主动性、自觉性;2、活动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使其深入认识活动的意义,并在方法上给予指导,以增强教育效果;3、在写作时,应指导学生从活动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来写。(该方案发表于93年的《河北教育》)
(反思: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是最初的教材中安排作文教学与德育活动的最紧密的结合——拿时,我的头脑中没有“整合”这样一个概念,但是,用我现在的理念来分析,那是一次很好的整合性设计。教师按照这样的方案来教学,德育活动与学科作文教学实现了真正的整合。
但是,这个方案,很明显地存在如下问题:1、对教材,还是忠实地执行。不管学生是否感兴趣,教材安排的作文题目、要求,不敢有所变动;2、活动的主题,还是有我们教师来安排确定了,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不敢说,当时,也没有去想过;3、“整合”的过程中,仅仅实现了内容上的联系,没有实现教育时间、内容的真正合一。比如“展示活动、队会”与作文,结合的就不是很密切,有分离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