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最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智慧的指引下,师生会逐渐成长。
《凡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经典老课文,说它“老”是因为我读小学时已经学习过了,今日又重新教一遍,有一种故地重游的感觉。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不是很复杂,通过凡卡给远方的爷爷写信,诉说自己悲惨的生活遭遇,恳求爷爷带他回家乡的经过。
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之后,很多学生被凡卡痛苦的经历所感动,都把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标记下来,深情地朗读着。当看到课文的插图,凡卡在昏暗的烛光下,用干瘦的手吃力地写着信,学生眼上流露的尽是怜悯!
突然,一只小手冒了出来,我示意他发言。他的声音不大:“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我看到凡卡身后摆放着一双双鞋,而且课文也交代凡卡是跟皮鞋匠当学徒工的,为什么做鞋的人竟然没有鞋穿呢?”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真的意想不到一个小学生竟有如此深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回答。我灵机一动,顺水推舟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有谁知道呢?”学生一听,兴致勃勃,个个踊跃举手。
我点了一个把手举得最高的学生,他自信地说:“因为那些鞋全都是大人们穿的,并不合适他。”我赞扬道:“想象力丰富!”
但那位发问的学生紧皱眉头,显然对于此回答不满意。幸好,台下还有众多的小手。于是,我逐一点兵。
“因为那些鞋全都被皮鞋匠用大锁锁住了!”
“皮鞋匠家里有枪,如果凡卡拿了鞋,会被他一枪打死的!”
“皮鞋匠家里有很多狗,就算凡卡能拿到鞋,也不能逃过狗的灵敏臭觉。”
“还有凡卡是一位诚实善良的孩子,他怎么会做这些小偷会为?”
……
“老师,我也查找过课外的学习资料,得知当时是1886年,正值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时期,贫富相差悬殊,穷人没有地位,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所以,作为孤儿的凡卡吃、住、穿不好,是很正常的,更不用说有没有鞋穿。”
听了学生的发言,发问的学生满意地点头,但是,我的心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
【教后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意想不到学生提出如此深刻的问题,说明学生洞察力和思考力很强,另一方面,则要求教师自身备课与课堂驾御能力也随之提高。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凡卡》一课,不仅让学生发现问题,还增强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本身以此作为一面镜子,不断改善教学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