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范增论(宋)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范增论(宋)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范增论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删改)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间疏楚君臣疏:使……疏远B.独恨其不早耳恨:怨恨,痛恨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原因D.而抉擢以为上将擢:提拔,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终以此失天下;以其无礼于晋;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不合则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D.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分)

(2)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4分)

答案:

1.B

2.C

3.D

4.(1)陈平虽然聪明,又怎么能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2)替范增谋划,如果当时有力量杀掉项羽,就杀掉;如果不能,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答案解析:1.

试题分析:应是“遗憾”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点评: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2.

试题分析: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和。A项“以”都是连词,因为;B项“之”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则”都是连词,表示假设,就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要想在高考中准确解答古文虚词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足够的积累,即充分地把握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仔细审题,要辨清题目所指,是词的用法,还是词的意义,或者是意义和用法,否则就会答非所问。三、认真进行语法和语境分析,注意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因文析词,不可马虎,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

试题分析:主要依据是宋义被杀,说明项羽背叛了义帝,必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范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这种题看似复杂,实际上是帮助我们理解这篇文章的帮手。因为这四项中有三项是正确的,所以对我们理解不懂的地方还是有帮助的。我们应该把这四句话回归到原文中,和原文逐一比照,一般错误往往是某个词语理解错误或是张冠李戴。

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虽”虽然;“安能……哉”怎么能……呢?各占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分。

(2)“为”介词,替;“则”就;“岂”难道;各占1分,整个译句流畅通顺占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参考译文】

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之间的关系。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削弱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借什么事情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为这件事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是因为假托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名义。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而诸侯背叛他,也是因为他谋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为主谋。义帝的存亡,岂止决定楚国的盛衰,范增也与此祸福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能够长久得生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就是谋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根本。难道还要等到陈平出反间之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是自己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得以听入。陈平虽然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从众人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义帝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替范增谋划,如果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如果不能杀他就离开他,这难道不是很坚毅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了,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得失利害,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业名声,浅陋啊!

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如果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