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语文秘诀:多阅读才是王道

语文,是以传授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是让学生接受信息教育的课程。它除了通过文章内涵培养和增长学生的人文素质外,还要担负起提高学生获取和输出信息能力的重担。

语文秘诀:多阅读才是王道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建筑在大量阅读基础之上的。他们对某一篇作品中词汇、主题、结构、意境的理解深度,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泛作品阅读的广度。作品读得多的学生,阅读理解力就强、速度也快。

学生对某一篇作品的理解程度,会随着同类文章的阅读量而自然增长。教师即使将《孔乙己》讲得再深再透,也远没有让学生在此前此后自行多阅读几篇取材类似的鲁迅作品,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祝福》等来得有利。因为这些阅读量的积累,将在学生大脑中构建起对鲁迅作品文字风格、故乡风情、思想意识、景物描绘、人物形象等的整体理解,这种全方位认知又将反过来加深对某一具体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此中的整体理解和全方位认知及其反作用,正是语文学习最需要的心理程式。

同样,老师将一篇作品中的某个词语即使讲解得再深再透,也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在数篇作品中遇到同一个词语的重复阅读来得印象深刻。因为只有在不同文章的语境中,才能真正领会某个词语的普遍或者特殊意义。纯粹的讲解,学生并不能得到能动的自行操作、自我认知和创造性思索。而看似粗浅的泛读,却已经在构筑他们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发生认识过程了。

多少年来,中国的语文教学及其评估形式,似乎都把作品的“言”,也就是目前语文考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看得太重,而把作品的“意”,即作品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和工具作用看得太轻。但恰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似乎特别不能以“言”害“意”,而必须得“意”忘“言”。

其实,学生只要掌握了作品的基本意义、基本内涵即可,至于词语是否有绝对正确的理解,结构是否有绝对正确的认识,中心思想是否有绝对正确的概括,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在大量而持续的阅读中,在不断的语文学习进程中,他们自会得到深层的认识和具有个性化的理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去扩大阅读,自行理解,并通过讨论和写作进行消化,是使“启发式”教学方式得以呈现的关键,是减轻学生语文学习负担的重要手段,也是改革语文考试的方向。

■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地摒弃和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迅速判断信息的真伪,已成为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老师将一篇作品中的某个词语讲解得再深再透,也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在数篇作品中遇到同一个词语的重复阅读来得印象深刻

■考试完全可以以“大运动量”阅读理解为主,只检测学生是否能将全文读全、大体读懂,而不纠缠于个别词句的理解或者艰深问题的甄别

细嚼慢咽、精读细解,甚至吹毛求疵,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普遍运用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和考试,导致学生汉字亲和力降低、文字阅读量滞后、文字信息摄取速度减缓,进而产生学生语文水平倒退、人文素养缺失等现象。

而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却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能否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地摒弃和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迅速判断信息的真伪,已成为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随着书籍阅读目录化、报刊阅读广告化、应用阅读导语化和知识阅读电子化倾向的出现,阅读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大阅读量的教学和训练刻不容缓。在中考、高考等考试中不妨进行加大阅读量、降低理解度的尝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

教学和考试应向“增大阅读量,减低理解度”倾斜

要加大阅读量,就必然要提高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在网络世界成千上万条信息中第一时间选取自己之所需,在图书馆浩瀚书海中快速地寻觅到自己需要的资讯,在短时间内迅即掌握一本著作的主旨,在一篇课文的几千字中高速度地概括出中心思想、寓意精髓、人物形象、重要语句等,应该是今天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指向。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现在,“高考指挥棒”之说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改革“高考指挥棒”的指引方向,是我们的思考关键。根据语文课程的目的和作用,今后高考语文试题是不是可以向“增大阅读量,减低理解度”的方向倾斜?即考试题目以“大运动量”的阅读理解为主,只检测学生是否能将全文读全、大体读懂,而不纠缠于个别词句的理解或者艰深问题的甄别。可以用不太复杂的“选择题”请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写不太复杂的短文、短句。考试的关键是阅读文章的数量一定要大,涉及面一定要广,可以集古典、现代、当代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论文之大成,但试题却不必太深太难。

如此改“字词句段篇式的阅读理解”模式,为“全篇主旨式的快速阅读理解”模式,可以测试学生能否在短时间内掌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能否在大量相类文章中截取共同主旨的能力,以及能否在不同种类的文章中提取类似主旨的能力。

高考“指挥棒”一旦发生这样的偏转,那么我们目前语文教学中受到的诸多诟病也将得到纠正。语文考试如果比较单一地诉诸于阅读速度,教师就没有必要对课文进行“敲骨吸髓”、“五马分尸”式的讲解,驱之不去的“一言堂”现象便会自行消亡。而由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真工夫在于快速阅读和理解文章大体主旨,这样他们平时阅读就会以“读懂”为要求,而不是做大量唯一性答案的习题,学习负担将大大减轻。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也将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高校的学习方法和环境。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