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阅读黄金原则下的语境揣摩法

一、阅读演示场

阅读黄金原则下的语境揣摩法

阅读有条黄金原则,这就是理解性答案在原材料中。这说是说,阅读文章,我们不能离开文章本身来胡猜瞎想,而要善于进行语境揣摩。什么是语境呢?简单地说,语境指的词句所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所依赖的上下文。语境揣摩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具体的方法可总结为:总体浏览,把握文意;以题索文,寻求暗示;捕词捉句,生成答案。或合理转换,创意表达。

下面以《沉重的漂流》阅读为例进行说明。

沉重的漂流

①在离虎跳峡不远的地方,我意外看到了一个朴素的纪念馆——长江漂流纪念馆。

②我屏着气踏进门,又屏着气看完所有的展品。

③人们熟悉那种一般意义上的漂流:青山倒映,绿水长流,渔歌欢唱,竹排扁舟……这种漂流,很多人都经历过,很多人都乐意;这种漂流,是轻松的漂流,闲适的漂流,女性化的漂流。

④而我此刻看到的漂流,却是险恶的漂流,沉重的漂流,完全属于男子汉的漂流。这种漂流的分量,你只有到虎跳峡旁边去才能掂量出来。那落差几十米的长江之水,挟着一股寒气,奔腾而来;它含着天的威势,山的力度,以冲决一切的勇气,滚滚东去;激流飞溅,白浪滔天,雾满峡谷,声震九霄……在这个地方漂流,轰轰烈烈,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人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

⑤然而,这又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漂流。男人们高昂起坚硬的头颅,向着急流和险滩挺进。有人在天与地的缝隙中,重新呼吸到了生命的空气;也有人在水和石的冲击下,永远沉入了另一个世界。生还的是英雄,而人们更愿意记取的,是那些死去的硬汉姓名:尧茂书、孔志毅、杨洪林……

⑥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关于他们的漂流,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一种声音说,这是盲目的冲撞,是无谓的牺牲,是狭隘的英雄主义;另一种声音说,任何时代都需要冒险精神,没有冒险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在这两种声音面前,我忘却了思索。我不知道哪一种声音是对的。我只觉得有关于此的全部呐喊,都是带血的。

⑦不论世界怎样评判,此刻面对尧茂书他们的眼睛,我内心绝不敢轻薄。我扪心自度,我哪里有他们那样的勇气!不要说长江漂流、黄河漂流,就是在家乡的黄浦江上,我也未见得敢划一只小船,去与风浪搏斗。也许白天敢,黑夜就不敢;人多敢,独身就不敢。我想,世界上的人,本来就分英雄与敬仰英雄的两类,而我,虽身为男人,却只能属于敬仰英雄的那一类。

⑧长江与黄河的漂流,在殉难者的名字刻下一排后,终于悲壮地沉寂下来。这些年,在浙江,在福建,在江西,在云南……我看到的漂流,都只是那种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清波荡舟。男的女的,穿的花花绿绿的,赤着脚,玩着水,还唱着情歌,喀嚓喀嚓按着照相机,坐在小竹椅上,催船工把竹排划得快些再快些。稍微有点浪涌过来,打湿了裙子和裤子,他们就尖声叫起来,把笑声洒得一江都是。

⑨然而,要论诗,只有尧茂书他们的漂流,才称得上是一首诗。那是一首英雄的诗,悲壮的诗,生与死搏斗的诗,人与天争锋的诗。在那首诗里,男人嘶哑的喉咙,呼喊的诗征服自然的雄心;他们的一腔热血,染红了太过平淡的历史。纪念碑不会为轻歌曼舞红男绿女而立,纪念碑只属于那些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士。

⑩长江水呼啸东去,纪念馆默默肃立。没有四波的轻,掂不出大山的重。在这里,打漂流的牺牲者口眼不闭。因而,只要站在江边侧耳谛听,你就会听到有一首无字的歌,震响天际,缭绕不息……

1、第④段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漂流”,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一句中“抚摩”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第⑦段写“我”不敢漂流,“只能属于敬仰英雄的那一类”,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标题在“漂流”前要用“沉重”两个字来修饰?

4、文章第⑨段说:“然而,要论诗,只有尧茂书他们的漂流,才称得上是一首诗。”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如何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完成文后试题呢?

首先是总体浏览,把握文意。文意的把握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思想,二是情感。读完全文,我们可有如下把握:

漂流需要勇气,是一种挑战,文章表达了对漂流者的敬意,也写出了对漂流这一壮举的感悟与思索。

然后是以题索文,寻求暗示,捕词捉句,生成答案。或合理转换,创意表达。

第一题指向第④段,问题源自最后一句,语境提示语是“险恶的漂流,沉重的漂流”中的“险恶”“沉重”。据“险恶”和三个分号,可找到“落差几十米”“含着天的威势,山的力度”“激流飞溅,白浪滔天,雾满峡谷”,据此可整理出这样的答案:因为这里的长江之水落差大,水急浪高,水雾满谷,非常险恶。在这里漂流需要勇气,是一种挑战。

第二题第(1)小题,“抚摩”所出现的语境是“我用凝滞的目光抚摩漂流者的照片”,动作的发出者是“目光”,表现的是神情状态,结合“抚摩”一词的本义,当是强调作者对漂流者仔细看的状态,表现的是作者对漂流者的无限祟敬之情。

第二题第(2)小题,句子“而我,虽身为男人,却只能属于敬仰英雄的那一类”出现在第⑦段,先要关注的是这一段,还要扫描全文,注意到③④⑤⑧⑨段。综观这些段落,从而概括整理出如下类似答案:以“我”的胆小,轻松闲适地漂流,女性化的漂流和“不敢”漂流,来反衬长江漂流者的勇敢,更好地表现漂流者征服自然的雄心。

第三题中的关键词“沉重”既出现在标题中,又出现在第④,为何在“漂流”前要用“沉重”两个字来修饰,实际上是归因,原因在哪里呢,需要关注并扫描全文,因为“沉重”提挈全文。这样,我们可找到⑤⑥段⑦段和第⑨段,抓信关键词句可概括出如下三点:一是因为漂流必须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显得沉重;二是因为长江漂流所引出的关于生死价值的讨论的话题,仍然沉重;三是长江漂流的壮举因后继无人同样显得沉重。

第四题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答案依然在文章中,语境就是全文。“然而,要论诗,只有尧茂书他们的漂流,才称得上是一首诗。”从题干上这一句话来看,显然是褒扬性的,所以要找的语段应该是持褒扬与肯定态度的语段,如第⑨⑩段。

二、阅读训练营

用语境揣摩法阅读如下文章,完成文后试题:

胡扬之地

鲍尔吉·原野

人类为自己所赋予的最为自负的词叫灵魂。人用灵魂这个词跟动物划分了距离。唯有灵魂,人才有喜悦和悲伤、有良知与禁忌。人在灵魂的导引下,会哭泣和欢笑。人并没把“灵魂”这个词送给动物。动物——无论多可爱的动物,会翻跟头、会算术——在人看来都不具备灵魂而只有本能。人更不觉得植物有灵魂。一株草,由青到黄,从春到秋,怎么会有灵魂呢?草木由于没有灵魂,因而不会学习,无知卑贱地活着并死去。然而,这只是人对动植物的看法,人其实证明不了它们没有灵魂。如果你见到胡杨林,这种看法也许会发生转变。我在四子王旗的速亥看到的不仅是胡杨林,干脆说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悲泣的灵魂。

胡杨是树。但它跟树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姿态如人。它似互相搀扶、涉江而来的妇孺,像仰天太息的壮士,像为自己包扎伤口的士兵。我只想说它们“像”,或者说“是”有灵魂、有苦痛的人。我来到速亥的时候,正迎夕阳,落日把一腔英雄的块垒吐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沙上。胡杨树虬曲纠结,坐地视天,身子骨披一层滚烫的金红,让我想起希腊化时期雕塑名作《拉奥孔》——一个壮硕的男子和两个孩子,与身上缠绕的蟒蛇搏斗,其痛莫名。

人见到松柏、垂柳,手抚其枝,并不会问“为什么”。松柏青青,垂柳依依,没什么可问“为什么”的,一切如常。可见了胡杨,真想问它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到了一个词——灵魂。胡杨树一定因为有灵魂,或者说有记忆而痛苦过,并有此态。

速亥,蒙古语为“红柳”,如今是白茫茫的沙地,谁也想不出它60年前的样子。这里的人告诉我,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速亥人的主要工作是打黄羊。上级给牧民们发冲锋枪,用冲锋枪扫射黄羊;给县和公社干部每人定指标,打不到规定数目的黄羊要扣工资。速亥当年是怎么的植被?风吹草摆,不见牛羊,植被太茂密了。当年打过黄羊的老人说,速亥这地方黄羊多,它们集群飞跑,不少于几百只。不光有黄羊,还有蒙古野驴,有藏羚羊。老人说:你们不要认为只有西藏、青海才有藏羚羊,乌兰察布草原当年有很多藏羚羊。蒙古语管藏羚羊叫“奥仁嘎”。这个地方鸟啊花啊多的是。当年这里是湿地。

这个老牧人指着白茫茫的沙砾说“当年这里是湿地”,真的像痴人说梦。如今除了天上的云朵和地上的胡杨属于有形状的东西,其他皆为空荡荡的虚无。

打死的黄羊呢?我问老人。

都拉走了,老人说。从前我们自己养牛养羊,从来不打黄羊。后来我们整整打了20年黄羊,现在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了。那些年,每天都有枪声。枪声停了,黄羊、鹤、野鸭子、兔子、狐狸,什么都没了。

我抬眼四望,速亥这地方在一个盆地里,是二连盆地的一部分,依靠的山叫大红山。可是,打光了黄羊,植物也不能都灭绝啊?

老人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这儿又遭一劫——挖发菜。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到我们这里挖发菜,可以叫成千上万。从宁夏来的人,整列火车全都是挖发菜的人。我觉得全国的人都到这里挖发菜来了,黑压压的到处都是人。有人挖,有人收,有人运。运到东南亚一带。发菜这东西怪,这片地上午挖没了,落点雨,下午又长出来了。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变成这个样子。

老人说“这个样子”的时候,特别不情愿,声音迅速被脚下的沙子吸收。如果土地和天空也会死亡的话,就会是“这个样子”。这里的天空虽然高远,却毫无生气,与绿洲之上湿润的天空绝不一样。没有飞鸟、没有层层叠叠的雨云,这是一片失去了肌肤的天空。土地上只有沙子,连蜥蜴爬过的痕迹都看不到,见不到土,地已经死去很多年。今天的速亥,不要以为它默默无闻,它名声大得很,早就传到了北京和天津等地,出现在专家们的文案里。速亥,现在成了京津风沙最主要的源头。这片地,每年不知向北京输送了多少沙尘。可谁还记得当年它堪比肯尼亚野生动物园的情景,谁还相信此前这里竟然是一块湿地呢?

假如黄羊有灵魂、灰羽鹤有灵魂,野兔、芦苇有灵魂的话,如今它们一起附体在胡杨树上。胡杨死去后为什么不倒?倒了为什么不烂?它实在是有话要说,是无数野生动物与植物的灵魂请它们保持苦痛控诉的姿态留在人间。有胡杨的地方,都是动植物们的受难地。尚可欣慰的是,速亥至今还保持着一“怪”,下点雨,马上就长出绿茸茸的草。人们盼着这里多长草、快长草,一直长出黄羊来。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结合全文,概括“这个样子”的具体内容。

3、结合全文简要赏析“它似互相搀扶、涉江而来的妇孺,像仰天太息的壮士,像为自己包扎伤口的士兵”这一句话。

4、文章末尾说“它实在是有话要说”,写出你认为它要说的内容,结合全文并谈谈对你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内容上,写出了人类的自大,人类的自大导导致了后面动植物的灭绝。结构上,为下文描写胡杨的灵魂作了铺垫。

2、遍地黄沙,动植物几近灭绝;胡杨成为动植物的申诉者;成为京津风沙最主要的源头。

3、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动植物被人类蹂躏的悲惨和无奈。

4、内容:人类的自大导致了动植物的灭绝,人类应该承担责任;人类在毁灭动植物的同时,也必将毁灭自己。

启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该放弃自大的心理,为自己所做的承担责任,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