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低语组开展了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王冬英和贾传琼老师同教《风娃娃》第一课时,为我们奉上了两堂精彩的研究课。为了研究自主识字这一主题,两位老师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和谐、充裕的坏境中,采用各种自己喜爱的方式识记课文中12个生字。我着重以“识字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为观察点来进行观察。
我觉得两位老师所上的课很真实,课前学生未接触课文,所以学生在课中的知识水平,识字能力,学习状况都是原始的真实的,两堂课都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呈现。真实的课堂才是有价值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才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研究的数据、感性的材料、可贵的经验……
两节课在提倡并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识字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在学生自主识字过程中相机指导,适当点拨,及时反馈,进行了宏观调控,使学生的自主识字变得更有效率。
一、教师注意设计一些有效环节来指导学生识字。(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划出生字生词,借助提示了解不认识的字的读音。两位老师都明确规定了划生字生词的符号,指向性明确,同时也渗透了自学时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两位老师都一边巡视一边提醒:“有些同学习惯很好,边读边划生词。”“某某同学在注拼音了,有的在划生字了,有的在……”暗示学生要抓紧时间,提高效率。(2).两位老师都出示了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读,特别注意在句中变音的字,如风筝的“筝”在句中读轻声。读句的设计给学生读通课文提供了一个坡度,也降低了学生读课文的难度,同时生字的再现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3).两位老师都设计了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检查读音的环节,发挥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也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最实用最有效率的。
二、在学生自主识字过程中教师也适时进行了引导。(1)容易记的字孩子们都乐意去记,并且用许多方法去记。但有些字稍难却“无人问津”“没人搭理”,王老师指着“夫”和“示”幽默地说:“有几个生字宝宝没人理它,它生气了!”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都争着眷顾这些被冷落了的生字宝宝。老师机智地激发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同情心、怜悯心,引导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增强了课堂时效。(2)一名学生识记“责”,他说:“小主人捡到了一个贝壳。”贾老师问:“‘责’上面是‘主’吗?你再看看。”那位同学又看了看“责”,但一时紧张,一时语塞,不知所云。贾老师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地引导他:“可不可以用‘青’字来记,‘青’字捡到贝壳,什么走了?”学生忙说:“‘月’字走了。”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传授了识字方法。
三、教师都注意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乐意识字,在识字中体会乐趣。(1)王老师抓住了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教朋友这一特点,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宝”“小叶子阿姨”,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过程也随之变成交朋友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很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识字兴趣也被调动起来。(2)设计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如王老师用“捡树叶”的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贾老师运用了“猜生字”“转魔方”的方式复习生字。学生兴趣浓厚,我观察了一下课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积极地参与,注意力空前地集中。
四、教师的及时反馈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欲望。两位老师都通过语言、表情、眼神、动作对学生的识字情况进行了及时反馈。例如王老师的课堂上,学习新课前,几位学生会认生字,并讲了自己是如何认识这些生字的。王老师微笑着频频点头,并赞许道:“很不错!能从生活中识字。”这些学生眼中流露出兴奋的神情,而其他学生则是羡慕的眼神,似乎有一种无声的表态: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在生活中去识字!当一名差生第一个站起来读句子时,读得比较流畅,但错了一个字,可王老师依然表扬了他:“你真勇敢!为你们组赢得了一面红旗!”红旗标上黑板时,那名学生头扬得高高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喜悦,他的信心更足了,每次读生字时,他的声音尤其洪亮!老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多么重要呀!在贾老师的课堂上,猜字游戏正在激烈地进行着,一名学生猜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猜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但贾老师仍旧亲切地说:“别着急!”当他最终猜到时,贾老师没有因为用时过长流露丝毫不满反而表扬他:“你组的词真多!”老师及时的肯定的反馈及时地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
我的一点思考,王老师如果能在课中设计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是不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呢?贾老师如果能把最后开火车识字这个环节改成教学生写字,是不是更能体现识字教学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