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可以撒谎吗?
——《品德与生活》教学案例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课,学习的是《皮诺曹的鼻子》。这一课的活动目标是:培养学生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情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诚实、不说谎话的好习惯。此时,课已上到后半截,小朋友听完了《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又表演了《新木偶奇遇记》,还回答了“皮诺曹的鼻子为什么越变越长?”: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准备进行总结性谈话了。
师:小朋友,学习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
生:说谎的滋味太难受了,刚才我表演皮诺曹说谎时,我都不敢看老师的眼睛……
生:小朋友不能撒谎。
师:对,小朋友说得真好……(师准备总结,又有一生举起手来)
生:老师,是不是小朋友不能撒谎,而大人就可以撒谎呢?
师:(一楞,觉得这是一个深化主题的好契机,决定将这个问题交给大家去讨论)你真爱动脑筋,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大人可以撒谎吗?
生:(脱口而出)当然不能!
生:我觉得,我觉得不可以吧!……(有些犹豫,不敢肯定)
师:(如果此时断然告诉学生大人不可以撒谎,似乎有些强加于人的感觉,于是话题一转)小朋友,你们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请一个小朋友讲给大家听听。
生讲故事。
师:如果故事中的小明换成是小明的爸爸,结果会怎么样呢?请小朋友分小组再把故事讲一讲,看看小明的爸爸会怎么样?
生分小组讲故事,并讨论。
师:你们讨论的结果怎么样?
生:小明的爸爸会被狼吃掉。
生:小明的爸爸可以多骗别人几次。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是大人。别人更相信他。
师:那别人会总相信他吗?
生:不会。
师:那他最后仍会怎么样?
生:被狼吃掉。
师:也就是说,大人可以撒谎吗?
生齐答:不能!
师舒了口气,总算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了。这时,刚才那个提出问题的小男孩又站起了。
生:老师,我明白了大人不可以撒谎,可我昨天晚上听到我爸爸和妈妈说,要骗我奶奶,我要告诉我奶奶去。
师:(觉得事出有因,决定细究一番)那你说说,爸爸妈妈要骗奶奶什么呢?
生:我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妈妈说她得的是治不好的病,(后经家访,了解到得的是白血病),可是他们要对奶奶说,她的病能治好。
师:(明白了)。哦,原来是这样,你想一想,你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对你奶奶说呢?
生:……(说不出来)
师:其他小朋友帮他想想,他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说谎呢?
生:他们不想让奶奶知道自己会死。
生:如果他们告诉奶奶她得的是治不好的病,那奶奶会哭起来……
师:是啊,他的爸爸妈妈多么爱他的奶奶啊,虽然他奶奶得的是治不好的病,但是她爸爸妈妈不想让她奶奶得的是治不好的病,但是她爸爸妈妈不想让她奶奶太伤心,所以决定不告诉她奶奶真相。小朋友,你们说他应该告诉他奶奶真相吗?
生:不应该。
生:那我爸爸妈妈不是撒谎吗?
师:是的,但是,你认为爸爸妈妈这样撒谎用心好不好呢?
生:那还用说。
师:是啊,撒谎也有它的多面性,生活中有些谎言是善意的,是为了让人生活得更好,而有些谎言则是虚假的,不诚实的,甚至会给人带来伤害,所以我们小朋友从小就应该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判断出怎样就是撒谎,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从而做一个心地善良,不撒谎的孩子。
当代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开放”,而“开放”的程度愈高,意外情况的发生率也优愈高,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和针对学情的变化发展,灵活地组织教学,在学生有疑虑时,因势利导,而不是强行向学生灌输自己事先主观设计的课时计划,因为要向学生灌输一个统一的结论并不难,可贵的是学生所经历的思考、探索、问题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上好一节有生命活力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