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结合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和小学教学的实践,以诗歌教学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达到教学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一些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诗歌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在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在20世纪上半叶兴起于西方教学的科学化运动。某种程度上,有效性教学既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论争的产物,又对这一论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 有效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要求
威廉·詹姆士(W illiam James, 1842 - 1910)是美国及至世界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也可以说是整个实用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詹姆士主要是在对形而上学传统的反对中,吸收近代经验论以及实证主义而发展他的理论的。在他之后,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JuhnDewey, 1859 - 1952)在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理论,并大大向前跨了一步。1916年,杜威写成了经典性的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一套具有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从此建立起来。在面对美国传统教育脱离社会、脱离儿童的弊端时,杜威的教育理论旨在解决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生活脱离、教育与儿童生活脱离、理论与实践脱离。他说:“使得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小型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 1 ] ( P158)“没有教育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生活。”[ 1 ] ( P28)可以这样说,杜威提出的各种理论和要求,都是为了克服这三种弊端。
实用主义在二十世纪风靡西方教育界。今天,我们承认实用主义教育有缺陷,并不是完美的理论,但并不妨碍我们在批判的基础上,结合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结合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实用主义的先进理论进行吸收,也就是本文所着重注意的关于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建国后取得极大的成就,但目前仍有很多的问题面对社会的批评。就小学教育而言,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作业量超标,学生放学忙于赶作业。而且社会上的家教风、培训班风盛行,儿童本应欢乐的童年被忙于应付各种学习强占。二,教学内容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脱节,学校与社会生活脱节,学校没有主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也没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优化。三,课堂老师的教学手段单一僵化,教师没有充分尊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灌输、填充式的教学方法仍大行其道,教学成果上既没有成效,教者与受教者也没有兴趣。四,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生班级人数过多,达不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上述问题,有些属于教育体制、教育规模方面的原因,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力量,不是一两个教师或学校的能力所能解决的。但对于诸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问题,却也正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所考虑的问题,每个老师完全可以在自己的课堂内进行改进和提高。
笔者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为例,就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一已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