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字典语文网。()
目前,高三的同学已经开始了高考第一轮复习,在这一阶段的复习当中,我们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会为我们今后的深入复习打下基础。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大家搜集整理《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帮助大家进行第一轮复习。
1.说明文是客观的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如《中国石拱桥》属于《统筹方法》属于即说明文两种类型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
2.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列数据
(4)作比较
(5)下定义
(6)画图表
(7)作诠释
(8)打比方
(9)摹状貌
(10)引用
3.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如《从甲古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如《故宫博物院》
(3)逻辑顺序如《死海不死》(介绍死海的特征—说明死海的成因—简介死海的现状和未来)
4.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1)说明事物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
(2)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3)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5.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知识点
一、说明对象
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绿色蝈蝈》、《看云识天气》等。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其二,要善于把握语段中心句。
阅读说明文,要善于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这需要抓住文章或文段中层次结构,从每一段或每一层中抓住关键性的语句加以整理。
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性质,一般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说明具体事物)和事理说明文(说明抽象事理)。
二、说明顺序
了解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往往可以决定说明顺序的安排。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如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常指以下几种情况:由总到分(或由分而总)、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或由一般到个别)、由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等。
分析说明顺序要注意从文中读出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往往有时间名字作标志;空间顺序有空间方位名词作标志;逻辑顺序则多用表示逻辑层次的关联词作标志。
三、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分类别、举例子、摹状貌等。弄清楚了说明方法的特点,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语段,分析他们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不过在分析时要注意一点,那就是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句,而不能凭空分析,脱离实际,泛泛而谈。
★说明方法答题套语
1.举例子:使用了……,举出……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2.列数据:使用了……,列举……的确凿数据,准确地说明了……
3.打比方:使用了……,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4.作比较:使用了……,将……与……相比较,突出了……
5.分类别:使用了……,将……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6.作诠释:使用了……,通俗的解释了……
7.下定义:使用了……,科学准确地解释了……
8.画图表:使用了……,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9.摹状貌:使用了……,生动描摹了……,说明了……的特点
10.引用:使用了……,引用诗文,赋予文采,说明了……的特点
四、说明语言
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两种风格。因此,阅读说明文时要注意具有修辞功能的词语表意的准确性,可以结合语境从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__)数量(多与少)、语气(确指或推测)等方面着手分析。
五、常见题型
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观点(删还是不删)。
(2)分析词语的文中义,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合。
(4)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
(2)原词在文中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所改变,不符合实际。原词更准确/生动。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同意先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说明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对于高考政治知识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字典语文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