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的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我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爱。要知道,这是我和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地送回来。”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母子俩第一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对他们的态度怎样?后来为什么又发生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心生厌恶。因为后来“我”知道母子俩并非讨钱而是来收废品的,他们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
【教学思路导引】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这类题目是五年级测试当中一类非常重要的题目,从往届测试情况来看,失分率还是比较高的。要想顺利完成这样的题目,就要求我们仔细读文章,先找到母子俩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出现在文中的什么位置,再结合上下文思考“我”对他们的态度怎样,这样,就不难从原文中找答案。
2.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中年妇女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语言描写,她是一个诚实而又不贪图金钱的人。
【教学思路导引】本题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对于人物的描写方法要熟练掌握,并且能够要结合相关的描写分析人物。
3.文中红色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我”既为自己刚才的不礼貌感到歉意,又对母子俩拾金不昧的行为表示谢意。
【教学思路导引】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要首先从“歉意”的理由和“谢意”的理由这两方面分析,再结合上下文想一想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4.“我”第一次多给了30泰币,母子俩收下了,而当“我”再次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子时,母子俩却谢绝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第一次是其劳动所得,母子俩收下心安理得;第二次是为报答归还项链的钱,所以母子俩谢绝了。
【教学思路导引】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次收下而第二次却谢绝了,要引导学生想一想: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收下的,第二次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拒绝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