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小故事--
一个深冬的夜晚,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冒着寒风叩开了我的家门,他一进门便首先自我介绍说“我是《爱心与教育》的读者”,继而说自己“犹豫了很久,终于还是鼓起勇气来打搅您”,又说“我想请您给我远在东北当老师的侄女写几句勉励的话,让她当一个好老师”,他手中还提着一袋猕猴桃,说是要“感谢”我。说实话,惜时如金的我平常对于不速之客--哪怕是我的好朋友或者来向我“请教”的人,我是多少有点不悦的;但那天晚上,看着老人满头的女发和他那真诚的眼神,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坦率地说,当初我怀着激情写作《写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时,我就自信它一定会在读者中找到自己的知音的,因为凡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的心灵;但反响如此强烈,以至该书被搬上中央电视台,之后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冰心图书奖”等荣誉,仍然有些出乎我的预料。一年多来,我几乎每天都要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和电话,而且令我惊讶的是,来信来电不仅仅有我的教育同行,还有学生及其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们。比如某省重点中学的一位高二学生在深夜12点奋笔疾书,向我写来长长的读后感;科利华集团的副总裁看完书后按捺不住激动之情,于凌晨1点含泪给我致信,等等。不少读者都说自己是流着眼泪读完这本书的,有的读者甚至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地向作者诉说自己的感想。(我感到特别过意不去的是,我实在无力给每一位来信的读者回信,在此表示真诚的歉意。)在我和读者之间,还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某山区小学教师,来电话表示愿意与我的学生结成“手拉手”对子,共铸爱心;一位老人读完此书后,成了此书的义务宣传员,奔走在各个学校;有一次我乘坐出租车,当司机得知我正是《爱心与教育》的作者后,执意不收我的车费……
正是在与读者的这些交往中,他们每每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李老师,您为什么会写《爱心与教育》呢?”我的回答往往是“因为我承受了太多的来自学生的爱”。
是的,严格说起来,写《爱心与教育》时,我首先想记录的是学生对我的爱。我坚信,任何一个教育者,只要稍微细心一些,就可以随时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这种爱更多的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或者是早晨,学生一声亲切的问候;或者是生病时,学生一声亲切的问候;或者是生病时,学生一个关切的电话;或者是出差时,学生那眷恋的眼神;甚至不过就是学生在你耳边的一句亲热的悄悄话……就在昨天,我现在班上的一个同学还给我写纸条:“希望李老师晚上早点睡!”罗丹说,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要说,如果有教师抱怨学生不爱自己的话,并不是学生对我们缺乏爱,而是我们缺乏感受爱的心灵。“人之初,性本善”,童心即爱--哪怕是最调皮的学生,也是爱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