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本站论坛稿)

一、毛泽东词二首

第一册第一课《毛泽东词二首〉(本站论坛稿)

一、教学目标

《毛泽东词二首》是高中第一册阅读部分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二词皆写壮景、抒豪情,意境宏大。可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品味语言,赏析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并理解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毛泽东的诗词内容是现代的,但形式却是传统的”,因此也要求学生能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新大纲十分强调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1、诵读赏析法。指导学生学会通过诵读,品味语言,赏析意境。新大纲注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汉语文的规律,淡化过多的分析,增加了对文学作品诵读的要求,注重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毛泽东词二首》这首词写的是秋景秋情,但没有叹老悲秋的调子,而是赞美秋天的壮美景色,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全词营造了极为壮阔的意境,诵读时,要注意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雄健豪迈的气势。

2、反馈学习法。通过自己读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的诵读),在大脑内输入有关本课景物和情感的信息,然后通过讨论,发表创见,与同学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益。3、拓展阅读法。指导学生学会以课文为点进行拓展阅读,扩大自己的阅读面,从而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因为两首词都是秋词,而写秋是古来人们喜欢写的题材,在我国历史有很多写得很好的秋词,但境界高下不同。可拓展进行比较赏析。

三、教学步骤

(一)预习

1、搜寻文字资料,关于毛泽东写作背景、秋词,做读书笔记。

2、搜寻音频资料,关于毛泽东的歌曲。如《太阳最红毛泽东最亲》《毛主席的光辉》《北京有个金太阳》、《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沁园春•雪》《唱支山歌献给毛主席》《翻身农奴把歌唱》等。

[说明]第一、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第二、初步感知作者作品,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导入

1、幻灯片展示青年毛泽东的照片一桢。

2、请同学唱一唱“我们心目中的毛泽东”。唱一二句皆可。

3、毛泽东不仅是我国伟大的领袖,人民心中的“红太阳”,而且是个优秀的诗人。他的诗句脍炙人口。我来说上句,请同学们对下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毛泽东还说过:“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秋词,感受一下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说明]第一、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了预习的重要性;第二、导入设计比较活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三、使学生对作者及其作品有个感性的认识和初步的感受。

(三)诵读

学生诵读《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可跟录音朗读,可自由诵读;可指名朗读,可齐读。]

(四)整体把握《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描写抒情主人公的活动,主要用了哪几个动词?把这几个动词连起来,讲述本词的内容。

明确:立、看、怅、问、忆、记。“内容讲述”略。

2、从内容上看,一个“看”字,引出景物,一个“忆”字引出叙事,一个“问”,引出抒情。请具体说说所“看”之景,所“忆”之事,所“抒”之情是什么。

明确:所“看”之景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景;所“忆”之事是正当青春年少的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忙碌积极的战斗生活;所“抒”之情是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说明]第一、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通过内容讲述,使学生大体上能理解本词内容。第二、上阕与下阕分别以写景与叙述为主,同时又融抒情,第二问有助于学生提高概括能力,把握诗歌思路和诗歌主旨,。

(五)赏析意境

1、两首词有什么共同点?

明确:写秋景,抒豪情。意境壮阔。

2、什么是意境?

幻灯展示两段文字:

(1)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辞海》1999缩印本第2453页)

(2)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由此可见,意境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1)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意象、画面、场景。

(2)我们能从这个意象、画面、场景中感受到有一种情绪感受在弥漫。

3、幻灯展示写秋景的诗句,同桌互相讨论,试举一例进行说明。

明确:

如“霜叶红于二月花”句。每个季节都有最美的景色。如春花、夏荷、秋月、冬雪。如李后主“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句充分地表达了惜花的情。杜牧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染红的秋叶,比春花更红、更艳、更美的秋叶,由此我们可感受到诗人对秋叶的喜爱。景物里充满着诗人的情趣,而诗人的情感也在景物上得到了体现。

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段。“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在往十里长亭的路上,莺莺怀着伤感看着一路风景,唱出这支动人心弦的曲子[端正好]。“碧云天”,是说天高云淡,寥廓苍茫,令人无端生出孤独渺小之感。“黄花地”,满地菊堆,写出了无心摘花的郁闷,借此透露了惜别的情怀。“西风紧”,西风瑟瑟,使人感到一阵寒意和凄凉。“北雁南飞”,每逢秋季,雁就从北方飞向南方避寒过冬,而张生就要北上。这种对比,更衬托了莺莺的离愁。“霜林醉”,满川红叶,不失为一种美景,杜牧就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词,可是当莺莺面对那一片霜林,生出怎样的感受呢?在她看来,红红的枫林是她伤心的血泪染红的。这就是移情于景。在[端正好]里,秋日的天空、秋花、秋风、秋雁、秋林,每一个意象都充分地表现了愁绪,五个意象就像电影蒙太奇一样拼合在一起,就更加有力的表现了令人黯然的离愁别绪,更强烈地渲染了阔远萧瑟的悲凉意境,秋景瑟瑟,离情依依,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4、赏析《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的意境。二首任选一首。要求:

(1)描述呈现的秋景同学们以“我看见……”为开头,描述秋景。

(2)概括: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沁园春•长沙》通过山红水绿等静景的色彩美和动态的雄壮美反映了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

《采桑子•重阳》通过经历过战争洗礼的野花和宏阔的万里江天反映了壮丽的秋景。(3)结合背景,体味情绪

明确:《沁园春•长沙》描画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有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胸怀和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采桑子•重阳》写的重阳日所见秋景。重阳是赏菊花的日子,毛泽东眼中所看的并不是李清照在“佳节又重阳”时所见的“瘦”菊,而是怒放的“战地黄花”,所感的也并不是普通诗人的悲秋情绪,而是“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乐观、豪迈的情怀。这是一个革命领袖独特的感受。

[说明]第一、由景到情,情景交融,使学生掌握毛泽东二词意境的特点和赏析意境的方法;第二、通过创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第三、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点。(六)课堂总结1、请同学们以“《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赏析”为副标题,给它拟一个正标题。

2、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题目,可以进行比较。

3、布置作业:以所拟的标题为题,写一篇短小评论。

[说明]第一、可以反馈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第二、比较学生的答案可形成交流互动,第三,每人都为课外作文确定一个主题。

四、教学板书毛泽东词二首

秋景秋情(壮丽寥廓)(乐观豪迈)

意境

(壮阔)

[说明]本课的板书设计,形式美观,内容精当,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对学习的重点一目了然。

五、资料卡片

1、毛泽东诗词五首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需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娄山关•忆秦娥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2、毛泽东诗词选序王璜鑫

写古诗最难的是写现代题材。记得小时候跟蔡先生学古诗,写来写去总不外“闲行阡陌上,万里碧云长”,“半斜夕阳下,醉卧古松旁”的老气横秋诗句。要写现代题材吧,“万丈高楼平地起”,“车水马龙运输忙”则太打油,而郭沫若的“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则叫人哭笑不得。毛泽东诗词中最成功的一点,则是用古体诗及大量典故来描写现代题材。试看“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更有许多“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雄关漫道真如铁”等的战争题材。纵观毛泽东其人,为政似朱元璋秦始皇,诗词偶如曹操,这些都很可理解,但有一个唐朝诗人对毛泽东诗词的影响似乎更大,这就是既非帝王将相,又非政坛沙场风云人物,只活了二十七岁的一介书生李贺。“一唱雄鸡天下白”源于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前者在平仄及炼字上比后者更佳),“人生易老天难老”或“天若有情天亦老”则是出自李贺的原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也许可以这样理解:李贺与毛泽东都是既不信鬼神或藐视鬼神,而诗作中却充满了鬼神之气的矛盾人物。毛泽东喜欢借用别人的诗句,这一点使古典正统先生们大为反感,因而贬其诗词为“抄袭”。而实际上这些借用之句都有许多神妙之处。例如前面所讲的李贺诗句,还有“我欲因之梦寥廓”(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天若有情天亦老”(见李贺句,或薛昂夫“春若有情春更苦”),“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东临碣石”)。其引用之句恰到好处,而炼字常比原句更妙。

3、秋词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王维《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天空洁净如洗,傍晚风息人归,江面上空空如也,连澄清的江水也似乎不存在拉。两句诗以景寓情,烘托出綦毋潜挂冠归隐的心境如同秋空高爽,澄江洁净,洗涤了官场上的污尘浊气。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鹤凌云,自由翱翔,我的诗情也随着冲破云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诗情”是志气的生发。人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张说《蜀道后期》)

两句诗是在埋怨秋风,实际却衬托自己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心情——秋风啊,你真无情,为什么不等我一等,径自回洛阳城去拉。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情致深厚。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于迟归的不满,有意在言外的隐痛。

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李煜《长相思》)

秋风不停地吹,雨点打在帘外几棵芭蕉的叶子,夜这样长,思念是这样深,但却无可奈何!这是从一个秋夜里风雨打动芭蕉的特殊环境里,表达出怀念这一女子的心情。抒情重点在结句,思念之情竟使人通宵难眠,更觉夜长。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曲中的九个名词正是九个意象,每一个意象都牵连着作者的那份羁旅愁思,它们有机地组成了密集的意象群,这种看似简单的意象组合,却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元曲中的绝唱。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