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示”透露了编者意图:让学生“看看作家们对文学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为让课堂焕发审美的光辉,笔者进行了下面几个环节的设计:
一、导语
导人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无所谓最好的模式,完全因教学的氛围、对象、目标的不同而不同。同一篇课文可设计不同的导语,以期达到最好境界。笔者教学《安塞腰鼓》设计了以下几种导语:
1、文体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体裁是散文或散文诗的文章,请举例说说这两种体裁的特点。
学生回答: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形散而神不散。散文诗,《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散文化的诗,语言凝练,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有人说,《安塞腰鼓》是散文,也有人说是散文诗,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说法?为什么呢?请自由朗读全文。
2、实物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腰鼓。)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学生会意:《安塞腰鼓》。)
这安塞腰鼓与我们江南的腰鼓是不是一样的呢?请你们听老师范读全文,比较一下。
3、朗诵导入:
请翻开我们的自读课本《欣赏生命》,第336页,听老师朗诵一下这首诗:
给乌兰诺娃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
比月亮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怎样描写的?(学生讨论)
你能用这种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来描述一下腰鼓表演的场景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吧。
4、看录像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腰鼓表演(放预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看完了这次演出录像,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学生发言,老师点拨、补充安塞腰鼓的三大特点)让我们跟着感觉走进文章,品味语句含义,理解课文内涵吧。
5、听录音导入:
同学们,请你说说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一下你所想像到的画面。(交流评议)声音这东西无形无色无味,要同学们把它写出来,大家感到确实有困难了吧?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去描绘腰鼓表演的吧,看看他是怎么把安塞腰鼓写得有声有色有气势,让你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竟至于如痴如醉的。(板书课题)
6、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请速读全文,看看安塞腰鼓是哪个地区哪类人的“绝活”,并找出相应语句佐证。(学生很快地找到证明是黄土高原农民绝活的词、句)从这些语句中,你感觉到安塞腰鼓有些什么特点,请从舞姿、鼓声、影响这三方面加以阐述。其最大的特点即内涵是什么?用两个词加以概括。(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文)
二、诵读
《安塞腰鼓》一文气势恢弘,语言简洁有力、铿锵激越,如果朗诵绝对能够体味到诵读的快感。
通过诵读,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安塞腰鼓的节奏、气势,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律动;
通过诵读,才可能真正领略到安塞腰鼓的内涵、精魂,理解作者之所以为之神魂颠倒的原因;
通过诵读,才可能真正把握语言的色彩、声韵、意象,挥洒美文的艺术魅力,登上文学艺术的殿堂。
笔者采用了类似合唱团表演的形式,设计了领唱、对唱、齐唱、高声部、低声部等不同人员,先确定角色,明确内容,提出练习要求:普通话准确,朗读自如流畅、有感情,根据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协作,读出正确的语调、语速。然后作具体分配:
第1~4节,一女,轻缓陈述;第5~7节中“狂舞在你的面前”,一男,短促有力;第7节中“骤雨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男女轮读,急速高昂;第7节末句~8节,男齐,深情赞颂;第9~11节,女齐,抒情而变短促再变一字一顿;第12节,男齐,急促有力;第13节,男女齐,慢、顿、响,重音在“好”;第14节,女齐,常速;第15节,男齐,常速;第16节,女齐,常速;第17节,男女齐,低缓,重音在“好”;第18节,男齐,有力赞美;第19~21节,女齐,深情、中速;第22节,男女齐,渐高;第23节,女齐,抒情;第24节,男齐,有力短促;第25~27节,男女轮读,重音“愈捶愈烈”;第28~30节,一女,轻缓。
笔者深深感到:诵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体会文中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让审美主体(学生)发现、认识、感受和欣赏到审美客体(课文)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乃至情感美,从而使课堂焕发出审美的光辉。
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一般须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完整、生动地呈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的美学价值。
1、教学《安塞腰鼓》,笔者从宏观上作了如下安排:
第一课时,“大合唱”,整体感知课文的艺术美,在对诵读时的节奏、语调、感情及重音的处理上,获得个人对课文艺术特点的粗略认识和对课文内容主旨的初步理解;
第二课时,晶析迁移,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泄,从安塞腰鼓的舞姿、鼓声、影响等方面入手,配以师生联想和想像的强化训练,自由选择、评述、鉴赏本文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艺术魅力,从而深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拥有自身独特全面的审美体验。
2、具体操作要点:
第一课时,重点交流对《安塞腰鼓》美在何处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二课时,抓住文中主旨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讨论安塞腰鼓(《安塞腰鼓》)好在何处这个问题。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以上教学内容的安排,笔者在第一课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从诵读吟咏人手,通过人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让审美对象(课文)中语句的音韵、节奏、语调及所附色彩的变化,直接刺激大脑,将一个个语言符号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不自觉地进人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进而感受它的情感、意境,体味到作品的音乐美、绘画美。如果说对文章的看、读、听是审美的感性阶段,那么,分析、鉴赏、评述则是审美的理性阶段。在第二课时,笔者的设计,就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直觉地接触到文中词语的结构、形象、画面,而是让学生尽量通过自己的分析,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蕴涵的思想、艺术之美,且自有主见、心得。
四、知识延伸练习
《安塞腰鼓》是一篇艺术散文,其立意、结构、语言、表现形式等可圈可点,美感多多。
笔者设计“知识延伸练习”这个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在鉴赏本文的文采美时,大家公认:
本文用词生动形象,词语丰富多彩;句式灵活多变,摇曳生姿;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准确、鲜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笔者请学生注意“好一个安塞腰鼓!”这个句子,它在文中间隔反复,加强语气,起到了强调作用,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颂之情。并且它独立成段,在旋律上匀称地起伏波动,形式上重复回环而感情上过渡发展,结构上不呆板不松散,使文章既跌宕起伏,富有层次感,又紧凑严整,流畅自然。笔者顺势出示2000年高考作文佳作《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的精美段落,让学生欣赏、思索、借鉴。……
所以我说:××因多彩而精彩。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也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
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 ……
所以我说:××因多彩而精彩。 ……
笔者在一旁说明,这是此文的主体部分,共8段,从历史、文学、自然、人类四个方面展开议论抒情,每个方面均先用长段铺陈,再用“所以我说:XX因多彩而精彩”单句构段作结,一放一收,张弛相间,纵横古今,浓郁而淋漓地抒发了内心的激情。在学生的惊羡之中,笔者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或把以上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或以“好一个××!”构段作结,写一组句群,来表达自己对某人、某物、某事、某句话、某个词的评价及感情。
3分钟后,全班交流,同原文比较,小组比较,各有收获。 笔者还提醒学生,在读到充满诗情画意的美言警句时,别轻易放过,要再三品读,诵记于心。如第7节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精美,课后我们要自觉仿写和创写类似的句子,不断丰富语汇,积淀语感,最终熟练驾驭祖国语言,用最新最美的话语歌颂伟大祖国,赞美壮丽人生,描绘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