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使读写结合在课内充分体现出来呢?我的方法是:
1、边读边悟,读中练笔。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老师可选择其中某一空白处开始要求学生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补充情节,抒发感想。
在学生练笔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写话或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自由地进行训练,字数一般不作限制,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写话练习是从课文内容入手,学生一般都会觉得有话可写。
2、读写结合,读中悟写。
阅读是写作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是怎样表情达意,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等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很有必要。
下面以我的教学实践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个重要话题。
例如:人教版第五册(P87)第18课《可贵的沉默》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不仅要感受到父母的爱,还应当去了解、关心和爱戴自己的父母。
我《让学生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
我问学生:“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吗?”
“知道。”同学们一起回答。
我接着问:“你们过生日时,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了吗?”
“祝贺了。”同学们齐声回答。
“是怎样祝贺的?”我又问。
有的急着说:“妈妈给我做了好吃的。”
有的抢着说:“妈妈给我买了好穿的。”
还有的争着说:“给我买了一件玩具。”
…………
同学们那种兴奋劲,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们个个喜悦,人人激动。
“那么,谁知道为什么父母能记住你们的生日?”我接着问。
“因为父母爱我们。”有的学生高兴地说。
“你们爱自己的父母吗?”我又问。
“爱。”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么,你们谁能说出父母的生日在几月几日?”我又问。
没有人回答,学生的表情很难看。
我没有批评学生,只是轻轻地抚摸着几个学生的头说:“同学们,你们从小就要学会对父母表达爱,从小就要学会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那天,那怕只是送上一句最简单的祝福的话,父母也会心满意足的。”
同学们不住地点头。
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向自己的父母祝贺生日,或表示关心。可以写贺卡,可以写一封信,也可以帮父母做点事,或是一句问候,用实际行动表示对父母的爱,还可以向老师、同学、邻居表示关心。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日记。
例如:人教版第五册(P111)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选编这篇精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
首先让学生感悟“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其次让学生明白全文7个自然段,其中第3至6自然段具体写珊瑚多、海参多、鱼多、贝壳多、海龟多、鸟多。老师要强调多就是富饶。就是为了进一步突出课文题目中的“富饶”两字的写作方法。
我问:“同学们,西沙群岛的富饶写完了没有?”有的学生说:“没有。”我又问:“那么谁愿意补充?”有的说:“西沙群岛还有很多不知名的鱼。”有的说:“西沙群岛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各种水下植物。”有的说:“西沙群岛下面还埋藏着丰富的石油。”还有的说:“西沙群岛下面埋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还有很多同学抢着说了很多很多,都是进一步说明西沙群岛的富饶。
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同学们会感到西沙群岛的景物是那么优美。其实,在我们周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等景物,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美丽迷人的地方。
我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周围走一走,看一看,要求他们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仔细观察,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写的时候,学习运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并注意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致还很浓,及时把这种兴趣迁移到习作中,自然就可以保证写作文的兴趣和质量。这也正是本次《积累·运用六》中的“习作”要求。这又一次真正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了有机地结合。
例如:人教版第五册(P115)第23课《雨》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让学生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景物的方法。课后,可建议学生具体仔细观察一次下雨时的真实情景,并学习运用课文的写法把下雨的过程写下来。
将自己写的作文与课文比较一下,看哪些地方还没有想到写到,哪些地方是课文中都没有写出来的。
我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能写出像“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样的优美句子;比一比,看谁能写出下雨前的烦躁;比一比,看谁能写出下雨时的喜悦;比一比,看谁能写出下雨后的收获。
还可以比一比,雨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还可以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心去感受等。
通过比较,学生比出了信心,比出了勇气,比出了写作的冲动。
例如:人教版第五册(P128)第26课《一定要争气》
选编这篇精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体会并学习童第周刻苦努力、一定要争气的精神。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教学时我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一定要争气”这句话童第周一共说过几次,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学生终于找出:共三次。
第一次是在上中学时说的,第二次是到比利时留学时说的,第三次是在实验取得成功,并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后说的。
我的学生用心说出、读出了课文的补充自然段(其实课文中没有),“老师,我们一定要争气,我们一定会争气……”
我表示怀疑。“老师,如果你不相信,我们可以说出很多我们已经争气的事例来。”学生深情地说。
很多学生争着说出了自己“一定要争气”的事例。
学生学完这篇课文还十分兴奋,他们也想说自己“一定要争气”。课后我组织学生收集我国科学家发愤学习的故事,读一读,讲一讲;并结合本次(P128)《积累·运用七》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思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一定遇到过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举行一次全班讨论会。
想一想,自己遇到过哪些难题,具体是怎样解决的,相互交流克服困难的经验。是怎样实现“一定要争气”的。
实际上本单元的四篇课文:(P125)第25课(新教材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P135]第2课)《做风车的故事》、(P133)第27课(新教材三年级上册选读课文[P133]第1课)《不懂就要问》、(P136)第28课《我的弟弟“小萝卜头”》都是写克服困难的。通过这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想说自己如何克服困难的激情十分高涨。
他们也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争气”,并且变成实际行动。
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学生的真诚感染了我,我也真诚地对我的学生说:“我也‘一定要争气’,我也‘一定会争气’。如果我不能随时做到‘一定要争气’,我就无法教好我的时时刻刻已经‘一定要争气’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