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诗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形象,分析诗歌的主旨,还要注意诗歌的分行、节奏、韵律等的形式特征,以及诗歌的独特构思和一些特有的手法等。
(一)分行(分节)
例1:《在山的那边》: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自成一节)
例2:《星星变奏曲》
谁不愿意
每天 一个完整的长句分成了三行
都是一首诗
(二)重复
例如:《秋天》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秋天游戏在鱼船上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眶里
(三)押韵
重复有助于韵律的形成。
(四)独特的想象和构思
例如:《雨说》抒情主体:“四月的雨”。
《我爱这土地》抒情主体:喉咙嘶哑的鸟。
《我用残损的手掌》抒情主体:超现实的幻想手法。
《黑人谈河流》核心意象:“河流”
(五)新鲜的语言表达(常用的修辞手法)
①火焰似的眼睛 《华南虎》
②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 《雨说》
(六)赏析诗歌的具体形象(意象),解读诗歌的含义。
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开放性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①《我用残损的手掌》:“残损的手掌”。
②《未选择的路》:主旨怎样理解?
(七)引入一些相关知识,前提是对学生理解和欣赏诗歌有帮助。
《未选择的路》哲理诗 《华南虎》叙事中抒情
要重视自己的阅读感受,去细心体会。
(八)教学方法建议:注意作品之间的比较
例1:何其芳《秋天》:重在营造意境,富有文人意味,冷色调,在景物描绘中流露出诗人的情愫。
狄金森《秋景》:重在描绘单个景物,富有意趣。
例2:《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黑人谈河流》中的抒情主体“我”都是“小我”与“大我”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