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刷子李》拓展性阅读

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我们不可失落的“精神家园”。而现实是一些民间文化去年还鲜活地存在,今年可能就荡然无存。每一分钟就有一批民间文化消失:古老而极有价值的民居在大批消亡,一些风情独异的古村落转眼间不复存在,许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老艺人歌还没有录完,就溘然长逝,人亡歌息。幸运的是,保护民间文化的呼声已不仅仅来自民间。

《刷子李》拓展性阅读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原有的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农业文明架构下的文化形态和方式都在迅速瓦解、消亡或变异。

据了解,我国曾有2000多个剧种,如今,存活在舞台上的仅有几十个了。不少剧种严重断层,甚至失传。如福州作为唐代音乐再现的《唐和曲》,随着传人的离世,因无人记录而难以再听到这“环佩之声”;纳西古乐、内蒙古长调以及各民族民间的织锦、服饰、印染工艺,风筝、彩灯、皮影戏、年画、傩戏、谚语、歌谣、故事等都在逐渐衰退或消失;不少民间文化典型器物也流失海外……

“我们社会的文化是由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组成,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这些文化都在发生变异或消亡,这是很正常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告诉笔者。

但是,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母体,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民族精神情感、个性特征、凝聚力、亲和力的载体,是我们不可失落的“精神家园”。

抢救民间文化就是拯救民族精神。正如山西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维辰所说:“无论现代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人都不能没有根。民间文化保护不仅是造福当代的好事,更是造福后代的大事。”

幸运的是,如今,许多人已经站出来,2003年,冯骥才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身份向外界宣布,该协会将启动一场国家级“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大到古村落、小到小荷包”,把中国民间文化全面清理。工程将用10年时间完成普查、登记、分类、整理、出版,以给世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家底。

专家告诫开发者:民间文化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旅游价值等,是众多价值的组合。我们不能为一个旅游价值牺牲了别的价值,而我们的旅游价值恰恰是建筑在那些别的价值上。如果把这些价值伤害了、破坏了,也就没有旅游价值了。所以,只有保护好原来的生态,才最具有旅游价值。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创造,许多民间艺术杰作,应该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结束语:

从冯骥才先生充满睿智的文字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让我们勇敢地承担起这一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天津一角

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草根文化不仅定规着天津人的生活理念,更影响着几代天津人的精神境界。

盘点建城600年来的天津文化,有多少个视角,就有多少种界定。有人说天津文化应界定为卫文化--天津由建卫而为城,兵营文化激活了天津的文化脉搏,卫文化是对天津文化的一种解读。

更有人将天津文化界定为码头文化--天津非自建城而有文化,追根溯源,正是漕运的繁荣启蒙了天津文化,远到女娲补天,后至南粮北调,再至水旱码头,天津文化的发展轧迹,定规了天津的文化品格。码头文化一说,为学者专家认同,交际花陈白露的豪言:“这码头的祖宗在这儿了。”可见,各路英豪云集天津,当是闯码头来了。

人类视水为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中国人视水为财富之源、智慧之源、更是道德之源。

横贯天津的海河由九条河流汇聚而成,就是这条河流,衍生了一座城市,汇聚来八方民众,派生出一方水土,养育了世代子孙。兴也海河,衰也海河,富有如此丰厚的人文内涵的海河培育起了一方民众的生活理念,更规范了一方民众的生存模式。

海河汇聚九河之后于直沽入海,大海,将天津和世界连在了一起。天津联结世界,则有过长达一个世纪的悲壮历程。

平民城市

不必徒劳地去做社会调查,平民阶层永远是天津最基本的城市居民。平民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社会成员的经济状况,平民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更是社会成员的平民心态。

千百年来,天津也出过不少名人,然而,问到天津人,你们出过什么大人物?他很可能一个也说不出来。难道天津人不以本乡本土的名人为荣吗?也不是,天津人不把名人看得很重,在他们的心里,天津属于千百万的普通人。

这里有富人,有穷人,也有不穷不富的平常人。富人有自己的道德制约,平民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在人前“拿”大的人,大多会受到冷遇,更多还受到他人的的戏弄,“偶象崇拜”在这里是一个不存在的字眼。大款们不敢在天津飞扬跋扈,这里的人不崇拜贵族,不宠明星,不买大款的账,社会平等是天津民心顺畅的第一要因。平民从而活得扬眉吐气。

而平民则有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恪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坚信自己的善恶观念。汗珠子落地摔八瓣,是传统的生存模式。天津人笑贫、笑娼,笑“大尾巴鹰”。

天津人有自己的生活信条:不玩“虚”的,不玩“花”的,要动“真格”的。何以信“真格的”?海河就是真格的。潮起潮落,潮汐不等人,不动真格的,误了潮汛,说什么也不管用。因河而聚、倚河而生,绝对真格的,天津卫养不得懒虫。

天津人教育子女“长本事”,来日凭实力参与残酷竞争,天津人以攀附权贵为耻,天津人即使贩夫走卒,只要是凭本事吃饭,不嫌“寒伧”。

草根文化

草根(grassroots)一说,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掏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

近来文化研究,学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说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阳光、水和土壤共同创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无羁,但却生生息息,绵绵不绝;野草永远不会长成参天大树,但野草却因植根于大地而获得永生。

野草赋有民众精神,它甚至于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立性。天津的卫文化、码头文化、小洋楼文化共同派生于天津文化的草根性,草根文化应该被认同为天津文化的最根本特性。

草根文化,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没有经过主流意识的疏导和规范,没有经过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满着乡土气息,涵蕴着丰富的生活共识,草根文化不仅定规着天津人的生活理念,更影响着几代天津人的精神境界。

民居也是以人为本,既有规范四合院,豪宅小洋楼,更有大杂院、“篱笆灯”。居住条件绝不是天津人身份的标志,豪门出“阿斗”,市井有奇士,不以居住区炫耀自己。大杂院没有围墙,八方居民杂处;院里弯弯绕绕,陌生人来访,进得来,出不去;家家户户门外放着煤球炉子,停着谋生的贩货车,车玻璃上写着“李记烧鸡”、“刘二爷酱肉”,都是祖传名牌。

何以天津人活得理直气壮,源于草根情结,堂堂正正做人,是天津人的最高道德准绳。天津商号,诚信为本,直到违法之风大盛,天津没出过假酒,没卖过假药,更没出现过贩卖人口大案。不坑人,不害人,不取不义之财,构筑起一个和谐的社会。

正所谓草根文化内涵,草根文化包装,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天津当之无愧。

“天津”这个名字在永乐初年出现,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之地。这个名字经常让他想起浮桥搭成时将士们的欢呼。

永乐二年,天津作为畿辅要地正式设卫,“天津卫”之称由此而来。卫所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后增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天津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共有官兵1.6万余人。天津兵备道刘福将卫城用砖包砌,建四座城门,分别题额为“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心建鼓楼,鼓楼下起空心方城。

600年前,天津出现了。

200年前,南来北往的人们通过大运河的漕运涌进天津卫,劳动力一下子变得有点过剩。在码头上混饭吃,没有一门手艺或者手艺不过硬,就无法生存。当年的船夫、码头工人、淮军,无一例外都具有自己的生存技能。这种基因也流传了下来。

漕运:输入勇武好斗偏重技能的市井文化

天津文史馆副馆长崔锦说:“漕运带来了移民,这些移民带着他们的基因和性格在天津扎根,自然对今天的天津人以及天津市井文化带来影响。纯朴、勇武、好义,这些就成为天津人性格的一部分。”

最初搞漕运的是两个海盗,所以勇而好斗是天津人的招牌性格,而且似乎得到了主流意识的认同。天津人就这样,有嘛不好?

崔锦说:“有人不愿承认天津的漕运码头文化,不愿承认最初移民的很大一部分是船工和顺漕运航道而来的商贩,以为这些人素质不高,不就是说天津人素质不高吗?其实,好斗、争地盘,没地盘就没饭吃,若要在码头立足就必须有拔尖的本事,这些都是码头文化的个性。天津人的祖上素质不低,因为竞争激烈的码头环境,使得天津人手巧,重技能而不事声张。天津手工艺术发达,从泥人、风筝到轻工机械、手表、自行车、电视,能说天津人不行吗?”

历史溯源

天津城市的形成经历过程漫长。天津简称津,在商周时期己有人类居住。后隋朝大运河开通,令位于运河北部的天津地位趋于重要。到了唐中叶,天津成为了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运送粮饷及丝绸等。到了明朝永乐初年,天津作为军事要地,并正式设卫。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