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首儿童诗,它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世界带来的创伤,发出对和平的深切呼唤。教完课文,我深深感受到放手给孩子一片学习的空间,课堂就能焕发春天的生机。
一、放手谈,走近诗歌背景
“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祈盼之情”是我这节课的情感目标定位。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要激发他们对战争的厌恶之情是不易的,因为孩子们完全没有这一方面的体验。为了让学生走近“战争”,在教学“导入”中,我设置了“时事谈话”环节。
【片段一】
师:孩子们,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但是现在的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的孩子却不能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他们仍然生活在战火中。你们知道是哪些地方吗?
生1:伊拉克,直到现在还在打仗呢!
生2:我知道阿富汗,美国打击塔利班,战火不断。
生3:还有巴基斯坦。
生4:不对吧?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种族冲突,那里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的仇怨越结越深,造成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生3:我说的是巴基斯坦。目前,印巴军队正在边境相互进行炮火攻击呢!
在上课之前,我总以为和平年代的孩子对战争一无所知,担心他们谈不出内容来。我把他们对战争的了解估计为“零”,但事实并非如此。
陶行知说:“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孩子还要小。”可见,了解孩子的起点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凭着自己的“想当然”,不能“小看孩子”。只有充分运用孩子的原有认知,才能让孩子走近“战争”。
二、放手问,理解生字新词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生字新词。在初读环节,我让学生自己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然后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孩子们不时地提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片段二】
生1:老师,什么叫“不速之客”?
师:“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意思:A.迅速 B.速度 C.邀请。你认为是哪一个?为什么?
生2:我觉得是“邀请”的意思。
生3:不速之客,就是不受欢迎的客人。
师: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中的“不速之客”指谁?
生4: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师:仅仅是它们不受欢迎吗?
生5:还有轰隆隆的大炮,频频发射的导弹,散落着的地雷。
是呀,孩子的疑惑,才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夫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站在孩子的立场,孩子自己提出疑惑,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放手读,发现写作特色
这首诗,诗人抓住了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将其原有的美好景象与因战争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并一次又一次地发出痛心的质问:“这究竟是为什么?”诗歌的前面四个小节,都是运用了这样的写法──对比中浮现画面、反复中推进情感。
如何让学生感悟这首诗歌的写作特色?如何在对比中层层推进有感情的朗读?我力求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在诗歌的教学中“举一反三”。
在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教师通过画面的想象,辅助学生感悟朗读;然后在学习二至四小节时,讨论:“诗歌还有哪些画面也让你产生了这样的心情?”接着,在连起来读四个小节的过程中,发现写作特色,并推进朗读的情感。
【片段三】
师:诗歌向我们展示了四组不同的画面,诗人的情感也在不断推进。再读读这四个小节,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还发现这首诗前四个小节中,都有“本来”“可是”,一共出现了四次。
师:是的,作者都是先描写本来美好的画面,再描写战后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才,我们在朗读每一小节的时候,读出了这样的画面对比。
生2:“这究竟是为什么”这句话重复了四次。
师:你们发现了吗?每小节最后的一句话都是相同的,诗人重复用了四次。我们该怎么样读好这四句相同的话呢?是用一样的语气还是有所变化呢?自己连起来试试读读。(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着读读这四个小节?特别要注意最后一句话的变化。(指名读。)
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发现他读这四句话的声音不一样,好像越来越响了!
生:我觉得他读的这四句话,表达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好像是疑惑的;有时好像是悲伤的。
师:你们还听出了怎样的心情?
生:有时好像很生气!
生:我听出的是悲愤的语气,好像在控诉战争!
师:是的,这四句话看似重复,表达的语气却不一样,有疑惑,有悲伤,有愤怒……语气一次比一次沉重,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四、放手写,真切表达心声
这首诗歌,在最后一个小节表达了诗人的希望与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平稳的课桌,一间洁白的教室。为了进一步推进孩子们对战争的感受,我播放了一组“战争中孩子”的凄惨画面。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诗歌的一至四小节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也可以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心声。
出示练习: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我们一样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停止,让硝烟散去,让人人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生活。
生2: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充满幸福,和我们一样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园。
师:这两位同学都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心声。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3: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海鸥不再无家可归,让蜥蜴和甲虫不再逃避,让星星和月亮拥有安宁,让孩子们能踢起欢乐的足球,和我们一样享受美好。
师:你能结合诗歌,描绘出美好的画面。谁还描绘了不同的画面?
生4: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片天空,宁静的天空,让放飞的风筝能自由地翱翔,和我们一样享受自由!
生5: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孩子们在上面欢乐地奔跑、翻跟头,和我们一样享受快乐。
在学生的练笔中,有的同学直抒胸臆,更难能可贵的是很多同学,学习诗歌14小节的写法,借助画面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时也在练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春天”的含义。
师:是呀,我们多么希望,多么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个“春天”,仅仅是我们课前谈论的大自然的春天吗?你觉得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呢?
生(众,一个接着一个):安宁的春天、幸福的春天、快乐的春天、和平的春天……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需要放手。但“放手”意味着对老师自身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更多地了解学生,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才能在“放手”中使学生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