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父异焉 异__________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意__________
(3)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________
(4)令作诗 令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
3.翻译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泯然众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异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异”。仲永自身的“异行”,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又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对……感到诧异;(2)内容;(3)把……当做宾客;(4)让
2.扳;攀;牵引
3.(1)从此,措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4.一异在五岁时忽啼求书具.二异在不学而能书,三异在不学而能诗,四异在方仲永决不是偶尔能写首诗,而是“指物作诗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仲永的父亲“不使学”是因为“利其然”也,其作法为“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