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石拱桥

教学建议

中国石拱桥

一、主题思想

《》一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二、结构思路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 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 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 ,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的深刻明 白的认识。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3—9段),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第三部分(第10段),介绍解放后 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1.打比方

就是通过比喻进行说明。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是比作两种事物:一是虹,二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予形象的说明。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举事例

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的特点,就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概括介绍旅人桥和长虹大桥,这是纵向说明,既说明我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说明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文章着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的特点,这是横向说明,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文章列举的四座桥很有代表性,有略写、有详写,详略得当,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介绍了的全貌。运用举例说明,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3.列数字

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概数、有确数,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如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用了“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4.作比较

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

5.引用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进行说明。文中有“泛引”,如文章开头引用我国诗人比喻石拱桥的种种用语。“卧虹”“飞虹”等,这样反复比喻,既给人有关知识,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加深人们对石拱桥形式优美的印象。又有“特引”,如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还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渡罗的赞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特点。

四、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和严密,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用词、造句方面要求精确、合乎语法规律;②准确地运用专门术语、概括性词语;③造句要特别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④选用科学的修饰、限制词语;⑤语言力求简洁、浅显、平实。有时也用一些描写、形容等表达方式和某些修辞手段,但目的仍然是为了解说明白,不是为了感染读者。

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在这个句子中,用“大约”“可能”表示估计,用“有记载”表示确实存在,用“最”表示程度,使全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

又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个句子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这些石狮雕刻得生动活泼、精美动人,其目的在于通过摹状貌,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

再如《》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先后次序也不可以颠倒,若是改为“不但结构坚固,而且形式优美”就改变了作者的原意。可见词、句的次序,关系到语言的准确和周密。

五、异步备课方法建议

通常备课涉及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重难点、板书设计 、小结等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结合大纲要求,分清哪些内容简单,较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奥,不易接受,拟定A、B两类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基础性知识注意启发引导,而对智力较好的学生就要尽可能地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适当延伸思考;对不同难度的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 练习。例如:《》一文,在教学内容设计上,A类学生要求掌握的内容有生字、词、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说明顺序等基础知识;而B类学生在掌握了以上基本内容外,还要通过本文,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认识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并能写出简单的说明文。

六、置换法教学建议

所谓“置换”,就是采用置换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的办法,让学生比较、推敲、品味课文的语言。例如,《》中介绍赵州桥特点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肩”字若换成“端”、“边”、“头”,效果如何?让学生换了之后依据不同的说法分别画出示意图,就会发现用词不当容易产生谬误。

七、《》语言训练五法

说明文《》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著名的桥梁专家,同时也是一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行家。该文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再现了的“雄姿”,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教材。课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该如何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 呢?部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二学生阅读说明文提出了“体会语言准确性”的要求,省颁《各科教学指导纲要》对阅读说明文也提出了“体会说明性语言的特点”的要求。据此结合学生刚学说明文的实际及本文语言特点,应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目标不宜多,而应明确集中,可把“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列为本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使此教学目标 和重点落到实处,可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一)对照比较法

比较是判别事物特征的一种有效而常用的方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较对照,借以揭示事物的异同,优劣与高下,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地区别事物,认识事物。为让学生认识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可进行以下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两个片断,综合对照比较,完成以下练习:

甲文:(见课文第4、5节),略

乙文: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上。我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大石拱。隋开皇大业年间(590-608)李春创建。桥单孔,全长五十点八二米,桥面宽约十米,跨径三十七点零二米,拱圈矢高七点二三米,孤形平缓,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上设四个小拱,既减轻重量,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观。在世界桥梁史上,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解放后,于1953年至1958年按最初桥样进行了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下面几个语句均摘自甲文。请分别从乙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语句,并分析它们的异同:

(1)甲文:赵州桥横跨在浚河上……

乙文: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

同:介绍赵州桥地理位置

异:甲文生动说明;乙文属平实说明

(2)甲文: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乙文:宽约十米

同:介绍赵州桥的宽

异:甲文介绍赵州桥宽较详尽;乙文较简洁。

(3)甲文: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乙文:其设计与工艺之新为石拱桥的卓越典范。

同:桥的设计与建造

异:甲文从设计一直到施工;乙文着重设计和工艺。

(4)甲文: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乙文:上设四个小拱。

同:介绍大拱上的小拱。

异:甲文准确写出小拱位置;乙文就不太清楚。

2.乙文中说拱圈“弧形平缓”,其优点用甲文中的话来说是: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3.甲文中说赵州桥的大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乙文中说赵州桥的“跨度之大在当时亦属创举”,这两句中的“在当时”指的是:公元605年左右。它们不能去掉的原因是:去掉“在当时”就会误认为赵州桥的大拱现在也是最长的,这与事实不符。

4.下列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A、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就象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

B、拱圈由二十八条并列的石条组成。

答:A句表达效果好,形象、准确、生动地说明拱圈拼成的样子。

(二)归类分析法

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的语言特点还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意模糊、不确定的词语进行说明,以使说明更切合实际。为让学生认识这种模糊说明的艺术,可进行以下归类训练:

体会下边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把它们分别归类到后面的表格里。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赵州桥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

5.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6.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

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0.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表示估计

表示限制

表示程度

大约 二百来

可算 左右 可能

有些 完全

不完全

几乎 充分

最 十分

“几乎、大约、可能、可算”是一组语意内含量大、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使用它们,似乎很难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而茅以升就是巧用它们,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了说明的武断。在中国,石拱桥分布确实广泛,但是否已广泛到自古到今无处不在的情况呢?很难断定,因为事实上不可能进行一次从古到今的全国各地的石拱桥的调查,用“几乎”这个表程度的副词,在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的同时,避免了说明的绝对化,否则难以令人信服。同时由于时间久远,掌握的资料不可能齐全,对一千多年前的史实记载更不可能断言,于是作者恰当地选用了“大约、可能”这两个表示估计的词,以对历史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表估计的副词“可算”更是经作者再三推敲后而选用的。茅以升在关于《》的一封信中说:“赵州桥大拱的长度,根据我个人掌握的资料,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个人的见闻毕竟有限,这是有所保留的提法。对于不能绝对肯定的东西,不敢率然下结论,于是使用‘可算’表示不作肯定的意思。”“几乎”、“可能”等不能表示明确肯定的词语,看似含糊,而一旦将它们从句中去掉,说明则可能与实际相悖。用这些模糊语言来说明,倒更切合实际。这些模糊语言的选用,不仅是作者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表现,而且是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显现。

上述语言分析的归类训练,同时也是对学生学过的词类知识的复习巩固。

(三)误读体会法

《》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使用了一些恰当的模糊语,而且体现在准确地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等作简洁确切地说明。这些词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难词,学生往往领悟不到,看不出其中的妙处,针对此种情况,采用有意误读的方法,让学生听说辨别,也不失为良策。下文节选的是课文的第3节,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记下老师读错的地方(文中加点的词有意不读;需要故意读错的词,在该词后的括号内表明)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长久)的历史。《水径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建造)于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骇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有名)的当推(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悠悠”和“长久”,“建成”和“建造”,“著名”和“有名”,“惊人”和“骇人”;这些词的含义和区别均可让学生讨论发言,以领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简明。对于省略不读的词,也可放手让学生辨析,讲用与不用的差别及不用可能会引起的歧义。有意误读,会成功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热烈的讨论,这既是一种语言听说活动,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语言思维训练,较形象深刻地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四)定义诠释法

用简洁的语言,把事物所包含的确定意义概括起来,成为唯一正确的解释,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个明确的认识,这就是通常说的下定义,也是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例如:“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是从语文的性质和作用给语文下定义。课文第六节为说明卢沟桥的特点用了这样一段话“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为培养学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可以要求学生据此给联拱石桥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可限定字数)以加深对卢沟桥最本质的特点──联拱的认识。

由多个石拱联接而成的桥,叫联拱石桥。同样为加深对赵州桥最本质的特点──独拱的认识,也可让学生对独拱石桥进行下定义的语言思维训练。

(五)判断正误法

可选用课文中若干个句子,或原句,或省略个别字词,或改动若干词语,请学生注意听并判断正确与否,这种练习拟放在课前或课后进行,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课文的熟悉程度,最终目的还在于体会、领悟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落实教学目标 和重点。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设想

一、借助课文标题,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利用讨论的方法,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三、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训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读课文(请几位学生读,然后给课文题目加上定语(教师在已经写好的板书“”前加上“……”,成为“……的”)。三、解决学生读课文的疑难。

1、请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地方。要求:给每一段标上序号;提问题时,先说出是哪一段,再说是哪些语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是: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什么意思?

“初月出支,长虹饮河”是什么意思?

“卢沟晓月”的“晓”是什么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

2、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书上的注释和集体讨论弄明白。

“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其中“28道拱圈拼成” 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靠讲解使学生明白,最好利用画图或可演示的教具,效果更好。

四、给课文题目添加定语。

给3分钟时间思考、准备,尽量对所添加的内容能用课文里的句子作一点解释。

学生可能添加的定语是:

古老的……

世界著名的……

美丽而坚固的……

造型奇特的……

巧妙绝伦的……

有优良传统的……

多姿多样的……

体现着劳动人民智慧的……

[说明] 这一个步骤有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不必现在对学生的回答下结论,应多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有了这个基础,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说读的目的。

布置作业 (略)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继续深入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二、学习举例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课文中举了赵州桥、卢沟桥两个例子,说明两个例子,说明有的像赵州桥,有的像卢沟桥,只有这两种形式。这样说对不对?

要求:引用课文里的句子作根据回答问题。

明确:这样说是不能的。课文里说:“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说明]学生能答出这样话是不对的。教师引导的重点在于使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来回答。

二、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单举赵州桥、卢沟桥这两个例子呢?

学生可能回答是:

因为这两座桥最著名。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特点。

因为这两座桥最有代表性。

因为这两座桥集中了的一些特征。

因为这两座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逐一引导他们弄明白他们的分析是否正确;重点引导学生研究这两座桥代表了的哪些“特征”。

明确:的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说明]这一个步矛实际是又扣住前面“整体感知”的环节和内容,将那时学生没有明确的内容给以明确,即的特征是什么。那时是用添加定语的方法,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所说明的事物特征的,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够理解到这一步了。

三、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

具有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征,这是的共性。既然是共性,那么赵州桥、卢沟桥都应该体现出这些特征来。请同学样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构桥是不是体现了这些特征。

明确:

1、历史悠久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

(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余年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1192年间。”

2、形式优美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说明中看出:“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诗人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桥面两旁的石柱上“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状,惟妙惟肖。……马可.波罗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盛景之一。”

3、结构坚固的特征,可以从这样几处看出:

“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拱桥。”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其它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有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说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说明的的特征,培养认认真真读书的学习习惯。

4、教师提出第四个问题:赵州桥和卢沟桥除了一个是独拱,一个是联拱的特点以外,它们各自还有其它的特点吗?

明确:抓主要的方面:赵州桥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卢沟桥的柱头上有千姿百态的狮子。

(板书:拱上加拱 28道拱圈拼成 石狮百态) [说明]在上面教学过程 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理解两座桥的个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的特征。辩证法告诉我们:个性我共性和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是互相联系的。每个事物既具有个性,也包括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同样,也滑不包含共性的个性。正因为如此,设计的这一步骤,既让学生弄懂举例说明方法的要点,也是引导他们学习辩证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从而对课文说明的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又具体形象的理解。

5、教师提出第五个问题:作者在说明这些特片的时候,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呢?

先请学生再看看书,想一想再回答。

学生可能的回答是:

两座桥一个说明形成优美,一个说明结构坚固。 赵州桥优美、坚固,卢沟桥具有历史意义。

举一个例子太单调,举两个例子能说明“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两座桥都是著名的。

注意:学生不太注意两座桥在形式上所代表的独拱、联拱两种类型。教师要耐心启发学生认真看书,从书中找到确切的回答。

明确:独拱、联拱代表了的两种类型,因此,必须都要介绍,才能说明得全面、准确。说明文中举例子一定要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才能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说明]这一步已进入到学习举例说明的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说明文中举例子进行说明时,所举的例子一定要具有代表性,要典型,才能说明清楚问题。

总结全文

1、借助板书带着学生回忆本课学习的内容。

2、强调本课所学的说明文知识:

(1)这篇课文为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因为这两座桥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的特征,能够达到比较准确客观说明具有的特征和目的。

(2)说明文中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一定要选取取有代表性的例子。代表性包括具有自身特征和共同特征两个方面。

3、指出本课重点词语: 推崇 匀称 古朴 惟妙惟肖 绝伦

[说明]总结要突出教学重点,明确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帮助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同时,落实词语教学的内容。

布置作业 (略)

《》教学实例点评

教学构想: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这一训练重点,切实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大桥、白水桥(石拱桥)以及自己身边形形色色的桥。仔细回忆自己见过的各种桥。

2.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堂实录

师:前面我们布置大家观察了桥(教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等等……

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

[点评: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说明对象。]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桥。

生:不对,有的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有的桥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点评:引导学生把直觉形式转换成言语形式,为训练张本,对于学习中的分歧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澄清是非。]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要把握事物的特征,还必须找到同类事物的共同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桥所共同具有的特点,可以查词典,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大家想想这样概括桥的特点是否准确?

生:不够准确。前面已经说过,立交桥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讲到的抓事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什么材料做,千差万别,不是共有的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通两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

[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是“课内外衔接教学实验”的重要特点,能力训练即从此开始。]

师: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按照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什么共同点。

生: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点评: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训练开始,把一般的方法变成学生的经验。]

师:说得较好,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我们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并不像这样显而易见,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下面我们把桥的范围再缩小来研究有什么特征,可能难度就会增大。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先看课文写到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找的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共同点。

生:形式优美。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生: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生:作者在写赵州桥的时候这样写:“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生:卢沟桥也是一样,“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点评:训练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技能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师:说得不错,除了形式优美以外,还有没有更重要的特点?

生:有,那就是结构坚固。

师:(板书结构坚固)何以见得?

生:书中说这种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生:书中还说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师:回答得很好。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课文中看到具有什么特点吗?

生:历史悠久。

师:(板书历史悠久)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已经找到了的共同特点:(1)形式优美;(2)结构坚固;(3)历史悠久。那么怎样说明才能把这些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例子。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如何选择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重点写了哪两个例子。

[点评:通过总结巧妙地过渡,从一个训练重点转移到另一个训练重点,保持训练过程的清畅。]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的特点吗?

生:因为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年间。这两座桥都形式优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誉。更重要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完好无损。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非常突出,所以选择这两座桥作例子,就能说明的特点。

[点评:引导学生深刻地感知说明文选例子的方法,为后面总结规律做铺垫。]

师: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只选一个例子,那样文章不是更简洁吗?

生:简洁是简洁了,但是那样就不够全面。

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全面地反映的概貌。

[点评:欲擒故纵,让学生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道出秘诀。]

师:看来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还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证主要方面有代表。选例子很重要,选准了例子把例子写好,通过它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重要。下面我们看课文是如何写例子的。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

生:第4、5段写赵州桥,第6~8段写卢沟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4、5段,读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赵州桥来说明的特点的。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先总写桥的外形和使用情况,给人以总体印象,再详细地写这座桥的四个方面的特点,给人以具体的形象。

[点评: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桥用了这样一些字眼:“横跨在河上”“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非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赵州桥只不过跟我们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是“小鸟”中的“小鸟”,作者说它“雄伟”准确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我们说一个建筑物雄伟主要不只看它的体积如何大。

师:那还要看什么?

生:还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我们说雄伟的天安门,并不是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我们从电视上见过天安门,还没有我们的教学楼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没有一个怀疑“雄伟的天安门”,“雄伟”一词用得不准确吗?(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也是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点评: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验其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下面我们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6~8段,其余同学思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什么不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不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描写与一般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学呢?(也默然)不要紧,我们先来研究几个问题。这些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不能。

师: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就是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出来了。你见过卢沟桥吗?

生:没有!

师:你脑海中有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功劳,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清晰、更准确、更形象的了解。与一般记叙文中的描写有所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点评:引导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验此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师:好,我们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

生:这样处理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变化,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就是要找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点,而写特征一般要精选例子来说明,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按照上述方法来操练这种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等等……

师:谁能说说笔的共同点?

生:尽管笔的结构千差万别,不管什么笔,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一是用来写字;二是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如果我们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如果选例子应该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什么?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广泛,最具代表性。毛笔不但是软笔中的一绝,而且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点评: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参与后续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师:好,我们就来讨论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具体特点。从形象方面,从使用方法方面,从书写效果方面着眼,发挥大家的创造性,看谁说得准确生动。

生:只有吸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点评:以上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色之一。]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中国的笔”吧。好,现在下课。

[点评: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自己的能力。]

[总评:本教例较好地体现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 围绕如何抓事物的特点、说明特点这一训练主线有效地进行。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非常清晰。由于训练做到了有层次、有纵深的推进,所以训练比较到位,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增加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落到了实处。课文学习成为能力训练的有效形式,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