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识字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口耳目》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即使不教他去学习,他也会自觉去学,主动去学。在这次“三课”活动中,我们全组教师参与上、听、评课,共同探讨教法,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各位老师在课堂识字教学中都注重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教学实践中,老师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兴趣。
1、充分利用教材优势,营造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为老师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张爱玲老师执教的《一去二三里》一课 ,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张老师正确认识到了儿歌作为识字载体的作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儿歌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
松识字。
2、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如我在教学《在家里》一课时,先让学生读“沙发、报纸、电视、台灯”等词,再让学生观察本课插图并把词语贴在图中对应的事物的旁边,这一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3、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在生字教学中,简笔画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表现汉字的象形特点,有效帮助学生记忆生字。杨华老师在教学《口耳目》一课时,根据生字的形貌,在黑板上相应画了简图。学生把图和字进行了比较、观察,学生在欣喜之中牢牢地记住了这些生字。学来既轻松,又有趣。
4、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的识字量在十几个左右。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识字效率,在识字课上,李媛媛老师注意把识字变成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在教学《操场上》一课时,李老师从孩子的年龄特点考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了“夺宝盒”的游戏,让学生自主地、愉快地识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根据这一要求,实验教材第一册中,安排学生认识400个生字,其中100个会写。识字量比以往教材有明显提高。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这几百个生字,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就成了本次教材实验的重点。通过这一次的“三课”活动。我们认识到,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
对于要认的、特别是要写的字,对于已学过的字,要引导学生在联系中、在比较中找到汉字的共同点,不断发现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点点滴滴的发现积累起来,就会形成比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在校内,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商标字、招牌字、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有识字的欲望,就自觉地识记。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展示课外识字的机会、舞台,让学生不断地交流自主识字的成果。坚持这样引导,学生不仅增识许多汉字(课外识的字甚至比课内识的还要多),而且在学习兴趣、方法、习惯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最好。教师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识的字编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因为儿童书面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至12岁。开展课外阅读,既能有效地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识字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口耳目》教学反思,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