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真实的课堂,及时的点拨

我一直认为,一节课上,如果学生的回答一直正确,那么这节课或者是假课,或者是价值不大的课。学生的错误是课堂的常态,没有错误就没有进步。欣赏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中苗文芝老师的《教学实录》,心中激动不已,原因就在于课堂上有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点拨。有学生的错误,有教师的及时点拨,课堂才真实精彩。下面,我摘取两个课堂片段进行分析。

真实的课堂,及时的点拨

一、当遇到学困生的回答时

一个班的学生,语文水平肯定参差不齐,成绩优秀的同学回答问题自然头头是道,程度不好的学困生回答问题则往往不如优秀生那样流畅和准确。我以为,一节课上,若全由优秀生回答,则根本体现不出班级学习的整体状况,倒是学困生的回答能代表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苗老师在课堂上就遇到了学困生的回答。

师: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哪个意象?

(请生2回答,生2默然。)

师:看题目,在哪里送别?

生2:在长安。

师:在长安?在什么天气中?

生2:我觉得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

师:风雨交加吗?

生2:风雪交加。

师:所以这首诗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就是——雪。

就学生所犯的错误而言,这是一个极其真实而珍贵的课堂片段。我们都知道,苗老师提出的问题(“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哪个意象?”)其实很容易,但学生2却不会,默然;在看过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后,学生2居然说送别的地点是在京城长安;教师再次点拨后,学生回答是“风雨交加”。这位同学显然是个学困生,她在语文上的学习水平不高,再加上在大型公开课上上课的紧张,出现这样的低级失误就在所难免了。我自己曾在课堂上曾无数次遇到这样的现象——比如有一次在市级公开课上,我讲《陈情表》,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急于星火’是什么文言特殊句式?”某学困生很认真地回答:“我觉得是比喻句。”我哭笑不得。但是,我却很少在别人的省级、国家级公开课的课堂上遇到这种情况。原因何在?莫非和老师合作的学生都是学校里优秀的学生吗?不排除这种可能,因为公开课也毕竟能体现一个学校的风貌。所以,苗老师课堂上这位学生的错误反映了课堂的常态和真实。

就教师的点拨而言,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吸取经验和教训的片段。下面我分层次来品析。第一次点拨,当学生默然不语时,教师引导:“看题目。”这是一个很聪明的点拨,因为题目中有“雪”。我曾在《例谈追问点拨》一文中将之总结为“联系主题(题目)点拨法”,当学生回答不出或犯错时,我们可以联系主题(题目)来打开学生的思路。第二次点拨,教师在“看题目”紧接着问:“在哪里送别?”我以为这个点拨针对性不强。苗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看到题目中的意象“雪”,但这个问题却把学生引导到了送别的地点,果然,学生答出了送别地点:“在长安。”——很遗憾,苗老师没有根据题目中的“归京”来点拨更正,他可能是急于让学生说出问题(“这首诗最重要的意象是哪个意象?”)的答案。点拨问题无针对性,学生错误没有更正,苗老师在这次点拨中做得不好。第三次点拨,紧承上一次点拨,苗老师马上意识到刚才的点拨是一个无效的追问点拨,于是他的下一个问题更有针对性:“在什么天气中?”学生自然会往天气上回答,可见,有效点拨必须有针对性,必须与学生的疑惑紧密相关。第四次点拨,让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看着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的学生居然说是“风雨交加”的天气,苗老师的点拨简单而成熟:“风雨交加吗?”暗示学生:你的回答有问题,请自己更正。这一次,学生终于能够正确地回答:“风雪交加。”

由苗文芝老师的四次点拨,我们或许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点拨需要教师对文本知识的深刻把握,点拨需要降低难度,点拨追问尽量是限制性问题而不是开放性问题——比如苗老师的点拨:“看题目”;点拨需要有针对性——比如苗老师的“在什么天气中?”

二、当遇到学生的错误的自由赏析时

很多课堂都有一个自由赏析的环节,让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在这样的环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超出教师预设的内容,而教师常常是一片“好”“好”“好”——即使学生有明显的赏析错误。于是,学生的赏析如“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其实,学生的自由赏析尤其需要教师点拨与深化,如此,学生才会有进步。余映潮老师曾评价某次全国教学大赛:“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不大能够进行深化,不大能够进行优化,不大能够进行细化。”余老师的评价同样可以扩展到其他课堂中。苗老师的课堂中也有一个自由赏析的环节,但苗老师的表现却让我们眼前一亮。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有关雪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生思考)

生:我找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来应该在春天。梨花是白色的,所以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很大。

师:我有一点疑问——下面老师觉得你发言很精彩,我也觉得很精彩——你说“梨花是白的,所以通过比喻写出雪很大”,你要不要纠正一下?

生:“千树万树”写出了雪很大。

师:我还想追问一下,因为梨花是白的,所以写出了雪怎么样?

生:白。

师(总结):他既从“千树万树”看出了雪之大,又从“梨花白”看出了雪之洁白。这样行吗?

“梨花是白色的,所以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雪很大。”这个回答有着明显的错误。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看,他应该能够自己赏析正确,只是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了失误。苗老师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失误并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于是,他重复了一下学生的错误赏析,然后问:“你要不要纠正一下?”暗示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学生马上更正:“‘千树万树’写出了雪很大。”这个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还不够全面,苗老师继续追问:“因为梨花是白的,所以写出了雪怎么样?”学生最终把自己的错误全面而准确地更正:“白。”苗老师的追问点拨很轻松,也很到位,这源于他的课堂机智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有了他的追问点拨,学生的认识明显上了一个层次。我们的课堂需要这样的点拨。

著名特级教师尤立增说:“教师的点拨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综合体现。”上面两个片段中的点拨就显示了苗老师极高的综合素质。最常见的错误,显示了原生态的课堂;最及时的诱导,显示了最高超的技巧。学生的错误往往是教学生成的契机,教师要敏锐地抓住它,以生成出“不可预约的精彩”。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