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9月13日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语言环境建设国际论坛”上,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指出,中国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汉语教育有短视行为,并呼吁加大加强对大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
一些地区为了不让一年级小学生在入学之初产生挫折感,不必辛苦地中规中矩地在四线格中书写拼音,从而淡化汉语拼音教学。先学汉字,再学拼音,以汉字带学拼音。结果学生习惯于学会读字音,再根据字音拼,往往不能看拼音准确地拼出音节。这样,学生就难以独立识字,对学生的识字、阅读、说普通话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反倒加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挫折感,对学好语文更没有信心。
大学则普遍存在重视英语轻汉语的现象。去年10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对4000多名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几乎将全部时间用来学习英语的学生占19%,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英语的学生占56%,花正常学习时间学习英语占16%。一些学校里用在外语上面的学分比较多,达到16个学分到20个学分。而汉语教育,特别是非中文专业的其他专业,在必修课里面基本上是没有学分要求的,这至少表明外语教育和汉语教育在学分和课时的分配上是极不平衡的,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外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很多,但是在汉语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就很少。
央视曾经做了一项“您认为您的汉语(听说读写)水平如何?”的调查,3小时内有5469人接受调查,其中52%的人员选择自己的:水平一般,另外还有6%的人员表明:自己的水平比较差。这项调查表明,近六成人员对自己的汉语水平是不自信的。
为此,李宇明司长指出,熟练使用汉语拼音是信息时代中国人的必有素养。要提高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社会声望和国际声望,重视语言规范化建设,成熟的优秀的有影响的语言,必须在语言结构、文字系统和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等方面,建立一系列科学、管用的规范标准,以便于语言的教学与使用。此外,还要积极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争取汉语作为各种国际会议的会议语言的地位,特别是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和以华人为主体的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