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素质、沉浸、凯旋、遗体、硕士、贡献、圣坛、威胁、呼吁、妻子、充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4.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教学的重点;
2、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创设情境,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
2、学生看了这些画面,谈谈自己有什么感受?
3、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 15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4.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小结梳理:“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播放动画课件《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生听读课文,然后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⑴ 抽读生字词语,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
⑵ 请读一读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段落,学生互相纠正错音。
三、自读感悟,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逐段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画出来,留待小组讨论。
3、组内质疑,讨论与交流:
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并上交给老师,在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第二课时
一、提出共同的疑问,明确探究的主要任务
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
3、作者在为谁呼吁?
二、感悟与交流,解决疑难
1、默读与感悟。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理解,讲体会,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⑴ 汇报交流对爸爸的认识:
① 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② 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③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④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很有才华的人。
⑵ 过渡:
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为儿子,小作者面对这一切,心情会怎样?我们怎样把作者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⑶ 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① 点击软件,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情绪。
② 个人练习朗读3、4、5自然段。
③ 组内交流,互读互评。
④ 班上展示读,师生共评。
⑷ 汇报交流对当今世界和平环境的认识:
① 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平的环境没有持久地保持下去。
教师点拨:“51年前”,指的是1945年(小作者写这封信是在1996年),全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从那场战争结束后,人们就以为再也不会发生战争,渴望永久和平,希望和平之神永远留在人间。但是现实并不随人愿,近几十年来,局部动荡,战事不断,人民饱受苦难。
②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交流课前搜集的图片或资料,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如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巴以冲突……
B、教师播放一段美国轰炸阿富汗的电视报道录像,学生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及人民的苦难。
C、谈对“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一句的理解。
教师点拨:和平的环境是美好的,因此,人们把它称为“和平之花”,但和平的环境还不稳固,还不持久,所以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⑸ 感情朗读6、7自然段,把作者的心情把握准确。
⑹ 汇报交流作者在为谁呼吁:
① 在为“我”的家人及深受战争苦难的各国孩子呼吁。
② 在为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父母、妻子、孩子呼吁。
点拨:这是小作者发自肺腑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怎样把小作者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呢?
⑺ 训练感情朗读,产生情感共鸣。
三、总结全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讨论:
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四、拓展延伸
现在世界上有些国家还处于战争之中,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你给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心。让学生再饱含深情地齐读雷利的呼声,与雷利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雷利的呼声,从而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再次唤起学生对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读出真情实感。
2、把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摘抄下来。
3、你们读了这篇感人的文章,特别是雷利的呼声,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对侵略者说,可以对战争中苦难的人们说,也可以对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地述说,在课下把说的内容也象雷利这样以书信的形式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教学反思:
关于战争,我们有着太多的话题,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站在四年级孩子的角度来教育他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这确实值得思考。
课文朗读,是我教学的突破口。《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文章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写了自己失去父亲之后的悲痛心情,并自然地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自己的范读来感染学生,我在范读孩子捧着鲜花等待父亲凯旋时,却等来了他钉着“蓝盔”的灵柩,自己几乎是含着泪花,学生深受感染,情不自禁的跟着我一道诵读:和平!和平! 和平!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打动人心,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唯有真情才能唤醒真情。在学生饱含激情的前提下,再去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可谓是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