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一、近年高考考查实词的情况:
1、能力层级:D(应用)。
2、分值:3分
3、题目特点:近年均是单项选择题,要考生对容易混淆的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进行比较、辨析,能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二、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要正确使用词语,就要学会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我们一般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辨析:
从色彩方面辨析
①词的色彩不同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如:成果——后果 节俭——吝啬 维护——庇护
聪明——狡猾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不表示褒贬。如:鼓动、结果、抵抗。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我们称之为语体色彩,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
如: 陵墓——坟 富态——胖 兹——现在 马铃薯——土豆 苍穹——天空
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从词义方面辨析
②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如:
年华——年岁 风俗——风尚 书籍——书 河流——河
上面的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③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辨,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④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如:
请求——恳求 批评——批判 担心——担忧 制造——创造
以上各组词均是前轻后重。
从运用上辨析
⑤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习惯,不能任意组合。如: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⑥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充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
⑦适用的对象不同
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
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关怀:用于上对下、长对幼,只用于对人。
关心:对人对物均可用,对人时,用于一般人。
三、 复习建议
1、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
2、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和技巧
⑴.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如:
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计划的90%。
从语境看,是整个事件的中间暂停,将来还要继续进行。因而用“截至”就比较恰当。因为“截止”是指到某时间停止,不实发展;“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时间、事件仍会发展。
⑵.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
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
⑶.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无法通过语素比较进行鉴别。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如:
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
四、考题例析
(2002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__________。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发源地 表明 共存 B.发祥地 证明 并存
C.发源地 证明 并存
D.发祥地 表明 共存
答案:B
分析:句中,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的地方,应该是“发祥地”,因为“发源”指河流开始流出,起源:而“发祥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的起源的地方。第二组词语的选择则取决于句中讲考古发现、证实一个事实,要用“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而“表明”的意思是“表示清楚”,在此句中不适用。“并存”较“共存”更突出两件事同时进行或同等对待。
(2001年高考全国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 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 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 演练
引导 B.郑重 演示 引导
C.庄重 演示 导致 D.郑重 演练 导致
答案:D
分析:
①句中,发言人是代表国家对美方军用侦察机撞毁我方战机的事件进行表态,事关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所以要用表“严肃认真”意思的“郑重”;而“庄重”常用来形容个人言语或举止不随意、不轻浮,如“态度庄重”“神情庄重”等。用“庄重”来形容外交发言人的谈话显然就不合适了。排除了“庄重”,A、C两项就可以被排除了。
②句中是说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的实地练习,句中有“民警与保安”“迅速出击”等信息,就决定了这里只能用“演练”;而“演示”意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显然与句意不合。这样,
B项又可以被排除了。
③句是说日本政府批准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使“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这一后果,所以应该用“导致”;而“引导”指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用在这里显然不如“导致”更准确。
本题所选用的语料,①③句都是国际政治方面的,②句涉及学校安全问题,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能显示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选的三个词语也很常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