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
2.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3.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 明确“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及其意义。
学习难点: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
借鉴本文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知识链接
一、文学知识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它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做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
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二、作家作品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和《诗论》。解放后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为止无人敢取代它的地位,无作品敢替代此书。文革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预习检测
1、注音:
锱铢( ) 镞( ) 岑( ) 牍( )
下乘( ) 蕴藉( ) 付梓( )
2、解释词义:
点铁成金: 锱铢必较
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
索然无味:
3、导引自学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三个解释: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文:
故事导入:据说北宋文学家苏轼有个胞妹叫苏小妹,极有文才。有一天苏小妹与苏轼、黄庭坚三人在一起谈论诗歌,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澹月梅花。请二位兄长在这两句中间分别加上一字作腰,使之成为五言联句。”苏轼不加思索,脱口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摇摇头,说苏轼加的二字不算好。黄庭坚说:“我加舞、隐二字如何?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笑着说:“加此二字好是好,不算很好。”苏轼和黄庭坚听了都有些不高兴,认为苏小妹太狂妄,就问她:“依你说要加什么字才算好呢?你不妨加加看。”苏小妹随口吟道:“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苏轼和黄庭坚听了都一起鼓掌,称赞苏小妹这二字加得好。”
你认为好在哪里呢?
二、整体感知
1、“咬文嚼字”原来的意义是贬义的,朱先生在文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的提出了新的观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个成语在本文应该如何理解。
2、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划分全文结构层次。
三、合作探究
1、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2、同学们认真阅读最后一段,同时思考这一段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内容?
四、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