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 斧
徐习军
“叮叮、咚咚咚、叮叮、咚咚咚……”河南岸修船的排斧声响彻云霄。
“叮叮、咚咚咚、叮叮、咚咚咚……”河北岸修船的排斧声震耳欲聋。
望见招旗上那大大的圆圈里的“徐”字,便可知道,在河南岸修船的是徐家班子。
徐家搞水上修理这一行已经历了好几辈人,经验丰富,手艺精湛,名声随着船主已经响遍大江南北。徐氏门徒更是遍及苏北水网。走到任何一个码头,只要有修船的作场,你猜他们是徐家班子,那保准是八九不离十。
徐家班子太庞大,虽说名声显赫但也招来大江南北同道们的不满,大有“欺行霸市”之嫌。再加上有些门徒实属鱼目混珠,乘着家大业大“吃大锅饭”弄得门徒之间常有摩擦,是非也渐渐多起来,这令掌门人徐先生深感不安,他多次想打发他的弟子另立门户出去闯闯,可无人肯离群。偶尔有一两个勇敢的门徒想自立,徐老先生便会兴高采烈地送给他们全套工具,并亲自写条子把某地某地的生意划给他。可各地船家、老顾主们不买徒弟的账,再加上各地的徐氏班子见到另立门户的弟子,都一再竭尽攻击之能事,搞得已自立门户的弟子只好灰溜溜地再叩拜返回,龟缩在“徐”字旗下。
王大是徐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师傅对他寄予很大期望,有意培养王大接班,可王大却出乎意料地出走自立。这不,河北岸的排斧正是他领的头。
徐老先生对王大的出走实在舍之不得,但从长远计又积极鼓励王大一番,依旧送他一套家什,把他送上码头,并给各地打了招呼。
不愧是名师出高徒,王大手艺日臻完美,信誉渐高,也组织起了一些人马,赢得了不少生意。尽管徐家班子中的弟子对王大另立门户骂声不绝,甚至王大的老婆、孩子在村里也受尽了村人的谩骂歧视,可徐老先生还是支持王大的,经常到王大的工地来转转、以示助威。
河南岸那飘着“徐”字旗的班子的领班是徐老先生的得力弟子朱大虎。大虎不仅生得虎背熊腰、力气过人,且手艺超群,处事待人十分妥帖,由他领头的每一项工程都能为徐家班子赢得极好的声誉。
两岸拖上来的都是清一色的二十吨位的楠木大驳船。正值水运黄金季节,耽误一天营运,损失掉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所以船家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在这时修船的。两岸虽未发出竞争的倡议,但从两岸来回穿梭忙碌的举动及两家船主的言语中已经能感觉出来。
船体晒干,河南岸首先发出挑战,那挑战的信号是从排斧声中传来的。
船家和业界都知道:排斧是鼓志气、扬威风的,由一个人领头用敲鼓或击鼓发号,其他人一同刻出斧击凿,一齐用力不仅阵势浩大,且由于用力均匀修船质量也好。尤其徐家班子的排斧声,那是威震河网的。一旦徐家班子的排斧声传来,工地周围的四乡八邻都会像看大戏似的涌来观赏。据说有一次在洪泽湖边上修船,排斧声吸引来数百人围观,造成拥挤,堤坝塌陷,落水好几十人,有两人被湖水淹死。为此事徐家班子被庄上人硬逼着做了赔偿,那以后徐老先生一再叮嘱:“慎用排斧!”
这一次,为了向王大挑战,大虎决定打排斧。无锣鼓司号,大虎就在船头大勒板上钉了一根爬头钉,用斧头敲击钉子发号,排斧声仍显示出铮铮雄威。
王大班子的弟兄们本来手艺也算不错,可遇到了徐家班子便自惭形秽,听得挑战的排斧声顿时心里发毛。王大自分户以来一直有一种对不起徐老先生和徐家班子的感觉,听见那边响起排斧,心理压力更大,自己的班子组建时间不长,刚刚开了好头,要是败下阵来,自己在江湖上无法立足不说,班子的弟兄们也肯定要散伙。可眼前已由不得他多考虑了,只好硬着头皮仓促上阵,也便指挥班子打起排斧来。开始一段时间还挺整齐,不一会儿便乱了阵脚,竞争明显处于劣势。
中午收工,王大划着舢板来到对岸,抱拳向徐家班子众弟兄作揖,众人毫不理会不说,还勾三刮四地骂些难听的言语。
哀莫大于心死,王大返回自家班子,见众兄弟神情沮丧,犹如战场上溃退下来的败兵。
下午捻船开始后,南岸的排斧声,阵阵敲击着北岸工友的心,王大走向船头,只听得斧声“叮、叮”响了两声之后便是“哇”的一声惨叫,人们迅速拥过来,只见王大一斧头砸了自己的手腕,断了的左手血淋淋地软软吊在胳膊上……
徐老先生得知此事赶到现场,在两家班子弟子前失声痛哭起来。
后来的几十年时间,再也听不到徐家班子的排斧声了。
王大又回到徐老先生的门下,做了徐家的管家……
(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篇不露声色的寓言体小说,讲故事不瘟不火,恰到好处。全篇采用顺叙的手法,将徐家班子的行业故事引人入胜地表现出来。
B.这是一篇四两拨千斤的优秀作品,见微知著。小说以排斧为线索,牢牢地扣住传统机制扼制新生的主旨,写得冷静、节制而又有分寸。
C.徐老先生在文中是个重要角色,他发现一家独大的发展弊端,鼓励弟子创业,可惜对王大的抗压心理估计不足,最终酿成悲剧。
D.文中写徐家班子的排斧声引得四乡八邻涌来观赏,甚至造成过堤毁人亡的惨剧,这是为了烘托排斧的技艺精湛,阵势雄威,影响力大。
E.徐老先生再三动员鼓励,也不见有旁逸斜出者,这里隐含的深层寓意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尤其结末一笔令人感慨良多。
(2)小说以“排斧”为题,试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6分)
(3) 试就文中王大这一人物形象做简要分析。 (6分)
(4) 王大和徐老先生从本质来看,都是文中塑造的勇敢向传统价值挑战的人物形象,但他们身上各有不足。请选择你认为不足更多的那个人物,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和我们应从中汲取的教训。(8分)
11.(25分)
(1)(5分)B E
【评分标准】选B给3分,E给2分,C给1分;选A、D不给分。
【解析】A项“全篇采用顺叙的手法”分析有误,开篇倒叙,后为顺叙。C项“可惜对王大的抗压心理估计不足,最终酿成悲剧。”原文支撑不够,理解层面较为简单。D项,“烘托”的只能是气氛之类,不能是“技艺、阵势、影响力”等。
(2)(6分)①题目“排斧”起到线索的作用,贯串全文情节。②通过王大因为打排斧而败、朱大虎因为打排斧而赢、徐老先生阻止徐家班子打排斧等情节设计,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③引发对小说主旨的思考,“排斧”真的是创新被扼杀的本质原因吗。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有能力,善于掌握劳动技艺。受到师傅的肯定,顾主的信任。②有闯劲,敢于自立门户。在备受冷落和歧视的环境下,坚持创业。③心理素质较差,抗击打能力不强,闯劲儿不足,缺乏理念,不明白自立门户的意义,在重压下放弃追求。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
观点一:徐老先生的不足更多。
①徐老先生应该是洞悉传统价值观念中存有弊病的智者,但他没有影响他人,甚至是弟子,而是孤军奋战。②徐老先生只简单地将剔除传统价值弊端理解为阻止发展和放弃继承。③汲取的教训:在挑战传统价值时,只有真正研究与理解并拥有开放视野的智者,准确寻找到扬弃方向才会成功。
观点二:王大的不足更多。
①王大应该是的勇敢向传统价值挑战的勇者,但他缺乏对自立门户意义的认识,缺少对社会阻力的合理评判,心理素质较差,遭受压力便会丧失自信。②个体能力不足,对打排斧这种传统工艺的继承和掌握不充分。③汲取的教训:在挑战传统价值时,只有明确意义、坚持自信,并从传统价值中传承了宝贵的物质财富的勇者,顶住压力不怕失败才会成功。
【评分标准】任选一个方面作答。观点鲜明得2分;理由充足得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