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把书读到心里去

教学思考:

把书读到心里去

在许多“精彩纷呈”的课改课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简简单单地读一两遍课文,就开始谈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甚至表演、改编课文等。一群聪明的小孩在老师的引导下,上演一场场配合默契、皆大欢喜的喜剧。这看起来美丽动人,但静心反思,却是雾里看花。没有实实在在的静心体验、个性探究,那种浮躁肤浅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把书读到心里去呢?阅读是个对话的过程,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汲取信息,习得母语,一方面又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自主构建学习的意义。而这一种过程,首先要让文本同化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文本,扎实稳妥地细嚼慢咽,吸收文本语言,又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表达所需。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把书读到心里去了,阅读才有味道,才有收获,才有快乐!

教学过程:

一、听写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到黑板前默写。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争先恐后)

( )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鱼贯而出)

( )形容人极端愚蠢。(愚不可及)

( )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气喘吁吁)

( )一个劲地责怪自己,特别后悔。(后悔不已)

( )吃得特别饱。(饱餐一顿)

师:这儿,最容易错的字是“贯”,中间是斜竖。“愚”字的一竖贯穿下来。把自己容易错的字再书写一遍。

(生订正写错的字)

师:(出示一段内容)选择默写的词语填写在括号中。

我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来到一个小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咬啄时,不顾向导劝阻,( )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龟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 ),结果让食肉鸟( )。我们( )地拯救了一些幼龟,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真是令人( )。

[思考:这是第二课时,所以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利用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学习就显得很重要。本环节将语言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又自然引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二、换位思考,把书读进心里

(学习第3~5自然段)

(一)学生自主学习。

师:在这一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话中,有一个词语是“愚不可及”。

(出示比较)

现在我们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觉得哪些行为是愚不可及的呢?细细读课文,把有关的内容找出来,细细体会。

(生读书,从书中找依据,4分钟时间)

师:我们每个人都能静心读书。好,现在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你们怎么就觉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生:(读)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思考:学生只能找到书上的句子照搬,但是不能把书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愚不可及的理解,这很正常,关键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真正地把书读到心里去。]

师:同学们能从书上找到有关的句子,这一点很好。怎样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理解呢?你们看,我也是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这样想的──

(二)指导学生把书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1.“举一”。

(出示书本语言和师转化后的语言)

师:比较一下老师说的和你们说的怎么不一样。

生:我们是直接把书上的句子读了一遍。

生:怎么愚不可及没有说出来。

生:老师会选书上的句子说明自己是怎么愚不可及的。

师:对,你们说得很好,就这样读书,把书读到心里去。

(生继续读书,尝试对书本语言进行转化)

师:把自己读书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思考: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给学生指点一下,使他们开窍。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2.“反三”:让学生分小组组织语言,通顺地表达。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说明自己愚不可及的句子?

生:我找到了一处──“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看到了嘲鸫啄幼龟的头一点也不吃惊,还说这是自然之道,没有什么,我们还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导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我们是很蠢,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向导的提醒是正确的呢?

生:向导说这番话,其实已经对幼龟离巢入海心知肚明了,他才会这样的冷淡和若无其事的,我们却不明白。

生:向导的神态是那样平静,说话也是若无其事的样子,言下之意是: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我们竟然不相信,还责怪向导,向导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极不情愿地把小龟抱回大海的。我们真是愚不可及啊!

师:愚不可及的事还有吗?当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认为自己愚不可及了。

生:我们太蠢了,不顾自然规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龟,而导致海龟受到巨大伤害。

[思考:阅读不仅是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与旁人的对话过程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对话与感悟。学生对阅读文本的个性解读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阅读感受,分享别人的智慧与成果,对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与他人形成共鸣或碰撞,就更是阅读中的一种乐趣。]

(师出示课文:“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生自由读,齐读)

师:我们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结果是可悲的,大家来读一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读得比较整齐,但是不能入情。师引读,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

师:尽管我们来回奔跑,尽管我们拼命拯救,还是给幼龟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此刻的补救显然已经晚了。抬头仰望天空──

(师引读,生读第8自然段第一句)

师: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生:(读)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师:一只幼龟得救了,无数只幼龟丧生了,看我们做了些什么──(生继续读课文)

师:一只嘲鸫飞走了,数十只食肉鸟欢笑了──这就是我们做的蠢事!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7、8自然段)

师:别看这小小的绿龟,它们也是有一套躲避危险、防御危险的办法!可这样的办法却被我们给破坏了。这两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因为──(出示)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再读课文,想象写话

师: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了,向导呢?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把书读进心里去。

(出示:向导心里难受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生:我是学生物的,知道自然之道,竟然没有拦住这些无知的游客。我失职!

生:原本想通过事实教育大家,没有想到酿成这么大的悲剧。我有罪!

生:我明明知道他们的想法会害了幼龟,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可恨啊!

生:我不是没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让饥饿的食肉鸟有口饭吃,我对幼龟的生活习性还是很了解的,也知道这种做法可能会给幼龟带来危险,但迫于游人的压力而又不得不做。我也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后果会那么严重啊。……

师:原本无奈的向导现在多了一份悲伤。读出他无限的悲叹──

生:(读)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思考:文本始终是处于“召唤状态”,引读者去填补它、激活它、创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类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文本个性化的阅读中放飞想象,是学生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实践活动。]

四、回归“道”,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师:大自然气象万千,美丽无比,充满生机,也充满神秘。这“道”不是我们第一课时理解的简单的“规律”二字,而是──

生:大自然中的现象是十分复杂的,没有调查清楚就不要乱作决定或指挥。

生:人不要自作聪明,要知道,有很多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不按规律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遵循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保护;违背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大自然就受到伤害。

[思考:第一课时,学生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文字本身的理解,通过引领、探究,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提升。]

师: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你们接触过这样违背自然之道的事吗?你认为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

(生充分交流课外知识,如候鸟迁徙不能挽留,山涧小鱼难在鱼缸恒久生存,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温室难育参天大树……)

[思考:拓展交流,课内外知识的沟通已悄悄拉开了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也让短短的40分钟不是画上圆满的句号,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师:今天的学习,我们静心读书,把自己当做文中的一个人物,把书读到自己的心里去了。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不断地运用这种读书方法,你一定会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后反思:

如果教学过程的延伸要靠过多的提问、喧闹的煽情和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来支撑的话,那这种课堂教学是从本质上剥夺了学生进行真实阅读的权利。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凭借老师创设的情境,阅读着老师的阅读,思考着老师的思考,回答着老师期望的答案,而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书里去。本课的教学中,老师找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信息落差,用“主问题”──换位思考游客的行为怎么愚不可及进行引路,让学生有大量的静心阅读的时间来解决心中的疑团,梳理阅读的感受,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收获,给了学生富于启发性的指点,使他们“开窍”。我想,如果我们实实在在地这样去做,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真正变成了一种以课文为对象、以教会学生阅读为目标的“多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当我们的学生从这种多重对话中真正学会了阅读,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