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乃篇之眼,文之神。能否扣题是作文成败的关键,考场作文更不例外。把准构思的脉搏,奏响立意的心曲,使之与试题紧密呼应,从而在读者心中激起强烈的共鸣,你就踏上了成功的台阶。扣题固然与审题、选材密切相关,但是掌握一定的技巧也相当重要。审题准,选材佳,倘不善于扣题,也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惨局。特别是开放性强的话题作文,更容易因天马行空、纵横骋笔而脱离话题中心。那么怎样才能扣好题呢?好的扣题不仅要体现在标题上,更要体现在正文中;不仅要将题旨酣畅地流淌于字里行间,更要丰盈地蕴涵于具体材料中。一言以蔽之,既要“金玉其外”,更要“锦绣其中”。扣题的文字可以放于篇首,开宗明义;可以放于篇中,襟前带后;可以放于篇末,画龙点睛。其方法灵活多变,但主要有如下四种。
(一) 一词经纬,立骨扣题。拟题时可以将话题或材料的主题词置于其中,以彰显立意,笼罩全文。例如江苏南通考生的《倾听智慧的声音》,紧扣了话题“倾听”;湖北仙桃考生的《位置断想》,紧扣了话题“位置”;河南考生的《信念的力量》,紧扣了话题“信念与成功”;湖南益阳考生的《我与苦难的亲密接触》,紧扣了试题所给材料的主旨:“苦难对于人磨炼的重要意义。”尤为重要的是在行文中遣词,以点明题目,确立主脑。例如2004年重庆中考作文题是以“生命”为话题作文,有一考生拟题为“做一朵昙花,只有香如故”。作者托物言志,讴歌生命,首先描写昙花一现中展现出了让人窒息的生命极致的绝美:“它就那样地轻盈地展开双臂,如精灵般地超凡脱俗,不含一丝一毫的杂念,让人窒息的美啊!但,如此短暂。”然后由物及人,驰骋联想:“肉体逝去,而精神永存。不要再驻足于花园,因为没有不败的花;不要沉溺于现实的享乐,因为没有用不完的财富;不要梦想长生不死,因为没有精神的支撑,那是一具行尸走肉的皮囊。倒不如做一朵昙花,在最美丽的时候,飘然而逝,只留一缕芳魂无断绝。”最后发出感喟,绾结全篇:“做一朵昙花吧,留下你芬芳的气息,留下你孤傲的美丽——短暂的生命,美的极致。”此中“生命”一词,堪称一锤定音,既包容全篇丰富的内容,又挑明题目深刻的蕴涵。
(二) 铺陈排比,渲染扣题。运用铺排造势,将题旨淋漓尽致地渲染,便能给人以扣题严密的强烈感受。例如2004年安徽的中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式的半命题:《珍惜所拥有的 》。有一个考生在横线上填补上“青春”,开篇便下笔带彩,激情奔涌,有如倒海翻江,波澜壮阔:“青春是水,是正在东逝的水。青春是柴,是正在燃烧的柴。青春是风,是正在鼓荡的风。水是淹没庄稼还是滋润土地呢?青春是创造辉煌还是甘于沉默呢?柴是助长灾害还是完成使命呢?青春是无悔逝去还是满怀泪痕呢?风是助长浪头还是帮帆过海呢?青春是造福人间还是贻害万年呢?”如此连串排比,显得气势磅礴,更兼以比喻、设问,形象生动而又发人深思,有力突出了“青春”在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励人“珍惜所拥有的青春”。
(三) 重章叠句,钩连扣题。在文章主体的各段落里运用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句子,点明题目,形成反复,彼此呼应,相互钩连,便能旗帜鲜明地强调主旨。仍以2004年安徽中考作文题为例,有个考生在横线上填补的是“亲情”。作者于首段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每当目光定格在山脚下的小村庄,便勾起一股甜蜜的亲情慢慢遍及全身。接着挥洒笔墨,铺开三个洋溢着浓浓亲情的场景的精细描写:“珍惜所拥有的浓浓亲情,所以我不愿回家,并不是嫌家的偏僻和简陋,只是不忍那匆匆的重逢和别离,回家时受父母的关爱但返校时又是依依难舍……”;“珍惜所拥有的亲情,所以我不想回家。不是不向往家的温暖和安逸,只因不忍接过那放在手里的一叠叠血汗钱……”;“珍惜所拥有的亲情,所以我不敢回家。只因不再手捧奖状,一脸兴奋,不愿看父母因为我的平庸而暗淡的双眼……”三个片段从三个角度支撑起文章主体,犹如众星拱月。其中三个统领句回旋往复,直抒胸臆,牢牢切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使文章不仅产生一唱三叹的优美旋律,而且富于形散神聚的严谨美。
(四) 移花接木,点化扣题。在文章的结尾运用抒情议论或者描写文字,将主体内容作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点示或推演,呼应题目,透出主旨,可以收到“豹尾一击”,动人心弦的艺术效果。例如2004年湖北仙桃中考作文题要求考生以“位置”为话题作文,有位考生拟题为《历史日记二则》,以日记体形式布局谋篇。“历史的日记是岁月长河中最闪亮的水滴,国运的兴衰被折射得十分透明。”作者用此“题记”领起二则日记。第一则,作者李鸿章,所记内容是1895年4月16日赴日本马关签订卖国条约所蒙受的屈辱:“东洋倭寇实在欺人太甚,大清国不过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了它的苟延残喘,我只能忍让迁就。”真如杜鹃啼血,倾诉出一个弱国老臣的无限辛酸。第二则,作者龙永图,所记内容是2001年12月1日在美国纽约签署世贸协定所感受的荣耀:“当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签字台,代表中国人民在世贸协定书上郑重签字,给漫漫12年的谈判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时候,场上耀眼的镁光灯向我频频闪亮,热烈的掌声为我久久爆响,善意的目光把我重重包围。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毕竟奏出了东方最强音。”又似江河入海,流淌出一个强国使节的满腔自豪。这样两则日记,犹如花开两朵,看似与话题“位置”风牛马不相及,然而作者巧妙地用一段“后记”将它们接于一“木”,“发展才是硬道理,民族的位置因发展而强大”。使之对比强烈地表达出一个与“位置”紧密关联的不同凡响的中心。
当然,以上四法可以并行不悖,综合运用。总之,学会扣题,既能让拙文起死回生,更能让佳作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