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的改编
一、主题明确
除了专门为幼儿创作的童话外,在适合大龄儿童阅读的童话中,甚至成人文学中也有不少幼儿喜欢听赏的内容,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章节。幼儿喜爱这些作品,主要是被其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但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却往往妨碍幼儿直接听赏,如果加以改造,会大大丰富幼儿童话的内容。事实上,不少流传甚广、脍炙人口的幼儿文学作品,都是改编的。
为幼儿改编童话,除遵循幼儿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主题明确
被改编的一些作品,由于原来读者对象的知识、理解力都比幼儿丰富,它们的主题或较深刻、含蓄,或多义,或由于其他原因为幼儿难以理解,要改编成幼儿易于接受的童话,就要简化主题,使它单纯明确。
例如,《列那狐的故事》本是中世纪法国市民阶层的讽刺文学,它以一只外表文雅其实狡黠的狐狸列那为中心,描写他与其他动物的交往纷争,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中市民与贵族、僧侣之间、市民上下层之间的矛盾以及统治阶级丑恶、腐朽的面目,寓意深刻,而改编后的《狐狸列那怎样偷鱼》、《真假狐皮》则舍弃原来的主题和隐喻的社会内容,只突出狐狸列那聪明狡猾的性格,成为一种智慧故事。
二、脉络清晰
给幼儿听赏的童话应该条理分明、脉络清楚,事件的逻辑关系要简单,过多的枝节会使叙述断断续续,幼儿就难于领会把握。比如,我国包蕾利用《西游记》中猪八戒、孙悟空等形象为大龄儿童创作了系列童话《猪八戒新传》,其中的《猪八戒吃西瓜》在叙写八戒贪馋捧着一块块西瓜大嚼时被行者看见,这时穿插了行者的几段心理活动,既点明八戒不该贪吃忘却师父师兄弟,又突出他的可笑,而改编给幼儿看的《猪八戒吃西瓜》则删去了这些描写,让猪八戒边吃边说的动作连到了一起,这样,缩短了篇幅,增强了动作性,突出了重点,主线清晰,幼儿乐于听赏。
做到脉络清晰还要注意作品的结构,要将原作中不适合幼儿的结构方式尽量改得单纯紧凑。对于较长的故事,可以从中选取若干个小故事来改写,也可以将长故事改成系列故事。
此外,改编作品的开头应开门见山,让人物尽快出场,进入正题。例如《白雪公主》原文这样开头:
冬天,雪花像羽毛一样从天上落下来。一个王后坐在乌木框子窗边缝衣服。她一面缝衣服,一面抬头看看雪,缝针就把指头戳破了,流出血来,有三滴血滴到雪上。鲜红的血衬着白雪,非常美丽,于是她想:“我希望有一个孩子,皮肤白里泛红,头发像这乌木框子一样黑。”不久她生了一个女孩,皮肤像雪那么白净,嘴唇像血那么鲜红,头发像乌木那么黑,她给她取了一个名字,叫“白雪公主”。
改写后的《白雪公主》这样开头:
从前有一位王后,生了一个女儿,她的皮肤像雪一样白,王后就给她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叫白雪公主。
原文的语言优美,但过多的静态描写会使幼儿不耐烦,改写后的开头简洁,迅速入题,投合了幼儿的阅读心理。
三、语言生动
有的原作在语言运用上和幼儿的接受水平差距较大,这就要在语言的改动上下功夫。
如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原来有不少文言词语,改编时就要更换。译作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中有些语句也作了较大的改动,可比较下面两段:
原译文:
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正如人们一提到皇帝时不免要说“他在会议室里”一样,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生活是轻松愉快的。每天都有许多外国人到来。有一天来了两个骗子。他们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地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改作:
从前,在一座金灿灿的房子里住着一个胖胖的大肚子皇帝,他呀,最喜欢穿好看的新衣服了。一会儿穿这一件,一会儿又穿那一件。他的新衣服多得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但是,他还嫌不够呢。
有一天,皇帝正在房间里,一面穿新衣服,一面照镜子。忽然听见门外有人在喊:“谁要做新衣服,谁要做新衣服罗。”皇帝一听,可高兴了,连忙派人“蹬、蹬、蹬”跑出去,把这两个人叫到屋里。
皇帝问他们:“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新衣服?”
那两个人眨眨眼睛,眼珠子一转,回答说:“我们做出来的新衣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金的丝、银的线、红红的领子白花边。”
皇帝听了,心里乐滋滋的,他想: “我如果穿上了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我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了。”
其实,那两个人都是骗子,他们根本不会做什么衣服。
他们还对皇帝说,他们做出来的衣服还有一个优点,如果谁是个大笨蛋,谁就会看不见这衣服。
文中语言浅近、生动、有趣,适合幼儿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