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书海茫茫
余秋雨
(1)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2)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3)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变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4)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5)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6)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的。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7)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应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8)文化是社会的一种定力,文化人不可自己乱了方寸。
1、对文中画横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画线句“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中的“威逼”是指现代社会信息量迅猛增长,掌握知识难度增大。
B、第(2)段画线句“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中的“无奈”的原因是指一个人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书海无边。
C、第(3)段画线句的意思是:确立了自己的读书标准的人才是一位成熟的读者。
D、第(8)段的画线句指出: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文化,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走向,因此文化人的责任重大。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将现代社会信息时代的书海描写得既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令人神往;又汹涌混沌、巨浪排空,叫人惊心动魄。
B、对“读书有没有禁区”这个问题,作者是不赞同的,而对“开卷有益”的说法确是完全赞同的,认为他同自设禁区一样,是成熟的标志。
C、作者认为对“感觉不对”的文章予以批评,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对极少数邪恶阴毒的文章,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这对于以个体活动为特征的阅读,的确是一个好的建议。
D、从全文来看作者对“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泅得出来”是有信心的,并认为今天的好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读书的良好环境,应当倍加珍惜。
3、请你给第(7)段画线语句“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写上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一个生活中或书本中的事例,谈谈你对作者的读书原则“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的理解或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示例:我赞同作者的看法,这句话用“风”和“云”的“去”和“来”形象地指出时下各种读书的时尚此起彼伏,让读者眼花缭乱难以选择,因此告诫读者要坚持自己的读书标准,不要盲目跟风。(言之有理即可)
4、“略”。(能从正面或反面举出恰当事例,从有选择性读书等角度谈理解或感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