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卷作文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作为新课改后的第一个命题,格外引人注目。细读命题,总的感觉是山东卷作文题做到了富有哲理性又贴近现实生活,有利于考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真实的情感。在延续近几年高考作文“以话题作文为主,稳中有变”的总体趋势下,强调了变化。
一是审题的难度有所降低。今年山东卷作文题采用了学生常见的话题形式,只要是在话题范围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作角度、题材,自主确定文体。其次,避开了往年常用的“材料加话题”形式,免去各种铺垫直接引出话题,同时也是一个明确的观点,因而审题难度相对较小。
此次作文题审题难度的降低,意味着作文试题考查的重心将更多地转向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的深度、广度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此外,作文淡化对题目的理解也传递出一个信息:高考作文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查上,学生不必为题干的复杂所困扰,只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水平就能得到认可,这与新课程标准夯实语文教育基础的要求相吻合。
二是立意选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今年山东卷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立意选材相对自由,既体现了适度的限制,又为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展示个性的空间。今年山东卷作文题的话题已经明确了“时间”与“记忆”二者之间的关系。考生不需要分析二者之间的其他关系,从中作出选择。这就降低了审题难度,因而偏题、走题现象就不太可能出现。虽然要扣紧“时间”和“记忆”这两个关键词,在最短的时间内写出富于哲理、真情实感的文章,不是每个考生都能做得好的,但毕竟为考生根据自己真实的阅历、见识和人生体验抒发真实的情感,展示自己的写作个性提供了平台。
“记忆”可以是生命个体的记忆,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记忆甚至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所谓“风化,其实就是对过往的遗忘,对历史的麻木。什么样的记忆才不会被时间风化?肯定是那些在人生路上烙下深刻印记的经历,或者是民族发展过程中刻骨铭心的事件。
从写作过程中的选材看,本作文写作选材的角度可大可小。小者写一己之情感,发一时之感慨,可以抒情,可以议论;大者可写一个民族甚至人类的经历,思考那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可写人生的光荣,可写历史的耻辱……
三是强调了“文体特征鲜明”。山东卷作文题把“文体特征鲜明”
明确写入要求当中,这可以说是击中了当前中学生写作的“软肋”。
今年山东卷作文题可供选择的文体很多:平时善于积累材料,擅长理性思维的考生可选择议论文,将丰富的事例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会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洋洋洒洒;擅长形象思维、生活经历丰富、人生感悟深刻的考生可选择记叙文,只要情真意切,也会受到青睐……
但不管是选择哪一种文体,必须是写什么像什么,不可以写成“四不像”。这对于平时在写作训练中不愿意受文体约束,自以为是,信笔挥洒的考生,不能不说是敲响了警钟。
今年山东卷作文题,比较恰当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围绕“表达与交流”提出的六项要求。既可以考查学生在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方面的基本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个性体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