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谈“ 忍”
①不知从何时起,“忍”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一些年轻人穿着印有“忍”字的T恤衫招摇过市,肩膀上、手臂上刺着“忍”字以自我标榜;一些成功人士,也把写有“忍”字的条幅装裱后悬挂在显眼处,以自励自警.
②“忍”似乎是中国传统文化极力提倡和宣讲的,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倡导“忍”。但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忍”,并不是一味地叫人忍让、忍受和忍耐,并不是委身以求志、苟且以偷生。今人标榜“忍”,也不仅仅为求得一时的风平浪静、无所作为。相反,它暗含着等待时机的策略、隐而不露的智慧。“面对命运,忍耐似乎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是在冲锋前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因为机会不可能俯拾皆是,它需要认真寻找;力量也不可能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③“忍”是有大小之分的。韩信受胯下之辱是小忍,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著书是大忍。由此看来, 。难怪有位名人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了。
④不过“忍”似乎总与寂寞相伴。寂寞是一种环境,是一种历练,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这方面可作为后人的典范。他少年成名,但不为名利所动,而是潜心书斋,求学海外,进一步提高自己。晚年更是能耐得住寂寞,拒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不出席各种公共场合。有人看到他的文章后慕名来访,他说:何必非要看到下蛋的鸡呢?他于大都市中避居一角,读书,静思,冷眼旁观人生与社会。他不愿成为主流,成为主流,只能给思考、创作造成累赘。要知道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排除一切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倘若背离其正道,醉心于镁光灯下,热衷于出风头,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⑤不可否认的是,“忍”的过程似乎总是痛苦的,总伴随着身心的煎熬。但也唯其如此,才能真正磨砺意志,锤炼本领,增益所不能,承担起天降斯人之大任。
小题1:结合上下文,为文章第③段空缺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3分)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说说文章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含义。(4分)
小题3:文章第④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4分)
小题4:根据你对文章第②段中“忍,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这句话的理解,补写一个实例。(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忍”不仅是一种智略,更是一种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小题1:读到好文章并不一定要了解作者,也没有必要特意拜访作者。(4分)
小题1:“忍”总与寂寞相伴,耐得住寂寞是做学问、成大事都必须达到的境界。
小题1:示例一: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是为了等待时机,寻找机会,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示例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休养生息,是为了等待时机,以报仇雪耻。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前文的两个示例,韩信和司马迁的经历,可以得出结论:忍要毅力,忍能积蓄力量,再根据题干中的“由此看来”——表示结论的提示语,答案水到渠成。
小题1:试题分析:句子中“下蛋的鸡”是一个比喻,是借喻,它的本体应该是“文章的作者”,理解了这点,句子的含义就出来了。
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本段的行文思路:先是提出一个观点,然后是事例实证,最后是针对事例进行分析,从行文以及层次之间的关系,很容易提炼出观点:段首句即表明观点。答案顺利得出。
小题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是“补写事例论据”,根据题干的要求:所补写的事例要能证明“忍是在等待机会”这个观点,所以例举“能忍耐眼前的煎熬,以等待时机”的人和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