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郭先生、西门豹、司马光、诸葛亮,同学们并不陌生,大家在课文里已经和他们“认识”了。东郭先生是西汉的隐士;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夫,因治邺有方而闻名于世;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他少年“破缸救人”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是三国时杰出的军事家,以足智多谋流芳百世。
你知道他们姓什么吗?他们不姓“东”“西”“司”“诸”,而是姓“东郭”“西门”“司马”“诸葛”。我们的姓大多是一个字的,如张、王、李、赵等;而他们的姓不只一个字,所以称为复姓。
说起复姓的起源,还挺有意思的呢!
有的是以居住的地名作姓,比如东门、西门、东郭、南郭等(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称为“郭”)。
有的用官职名称作姓。比如,“司”是主持的意思。司空,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司寇,掌管治安;司马,是军事长官;司徒,主管教育民众和行政事务,职位相当于宰相。
有的以国名作姓。周朝有个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就用“钟离”作姓;春秋时有个国家叫淳于,后来被别国灭掉,他们的子孙就用“淳于”作姓。
有的把国名、地名结合起来作姓。商纣王有个叔叔叫箕子,他经常劝商纣王不要贪图享受,要把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纣王非但不听,反而把他关起来。周武王灭商以后,把箕子放出来,还要封官。但箕子不愿做周的臣子,来到辽东,建立了朝鲜国。他的子孙有个封地在“于”这个地方,于是就从国名、地名中各取一个字合为“鲜于”用来作姓。
有的用部落名称作姓,比如“万俟、慕容、尉迟、宇文”等。它们在古代都是鲜卑族的部落名称,族人后来就用这些部落名称作姓。
有的用某种称呼作姓,比如“公孙”。在古代,按照周朝的世袭制度,国君由大儿子继位,继位前称太子,其他的儿子则称公子,公子的儿子便称公孙。他们的后代有的就以“公孙”为姓。
有的以别称为姓。春秋时鲁国大夫少正卯,学问、口才很出色,在社会上名气很大,被大家称为“闻人”。他的后代就用“闻人”作姓。
还有的用家族中的辈分作姓,如“长孙”。也有用祖辈的字作姓,如“皇甫”等。
“诸葛”一姓起源有两个,一是相传葛伯的封国灭亡之后,国人有一些迁居山东诸城,因此称“诸葛”。另一个是说,秦末陈胜起义,大将葛婴屡建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杀害。后来西汉文帝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他们的后代就用“诸葛”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