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2、培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放飞想象,积极创新。
【教学设想】
本文属于“关注科学”单元,这一单元就是要求我们带领学生去关注人类、关自然、关注科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实录】
(预备铃响后,生伏桌养神准备,师了解学生读书预习的情况,发现很多学生在课文上留下了阅读圈点勾画的记号,记录本上大多有字音、词语积累;指定一生板演生字注音。)
一、导入
师:在黑板上画一“﹏﹏”,问生:大家看看这像什么?
生(大多数举手答):波浪线、波浪、蚯蚓、蛇、长城、一截麻绳…………。
师:确实,此“﹏﹏”是可以看成不同的东西,有许多不同的答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课题)
本文作者是谁?生齐说(罗迦·费·因格)。他是哪个国家的人?(美国)
现在先把黑板上的生字读两遍:蒂 dì 孜 zī 汲 jí 锲qiè
请大家打开书,快速地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生默读课文,完成教师口述的读书要求)
二、阅读、交流
1、学习第一层次:
请同学们看课文前3节,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结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犹豫,举手不多。师要求齐读第3节后再答;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2、学习以下部分:
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那么怎样才积极寻求到第二种答案,或者怎样才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方法呢?
生: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师:对!那我们就来看课文是怎样来论述的。请大家独立思考黑板上的几个话题,看能否自行解决它。
出示小黑板上思考题;
⑴ 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⑵ 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
⑶ 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⑷ “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举例说明。
⑸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生读课文,有的在自己的书本上简要标记;有的进入独立思考的学习状态,对照思考题在文本中圈点勾画,在笔记本上记录。)
(师巡回了解。师提示:若觉得难度大可选四题作答。)
小组合作:
师:好,现在我们已独立自主地探究完了黑板上的5个话题。下面,就请大家在我们的学习小组里把我们自主探究的结果告诉给你的同伴,和你的同伴进行交流,一会儿我们再请你们各学习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告诉全班同学你们小组的交流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认真而激烈的交流)
(师到各学习小组中,看学生交流的情况,不时对合作学习作一点指导)
师:我们现在来全班交流
对照思考题讨论:
⑴ 师: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要素有哪些?
……还有补充吗?(大家对他的观点完全赞同吗?)
……获取知识需要怎样的态度?
……尝试又需要怎样的过程
……列举持之以恒的例子。
……
(①必须精通各种知识,这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尝试)
师:文中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样的方法叫什么?
生:约翰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过程,罗兰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为什么要选用两个事物来证明作者观点?这两个事例有什么侧重?同桌之间可以交换一下看法(前者侧重于“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后者侧重于“尝试”)
这样用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方法就叫做举例论证。
继续讨论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合作得很好,那么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生1: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创造的意识在自己的思想里。
生2:伽俐略还只是一个学生时就发现摆,瓦特发明蒸汽机时只是学徒,富兰克林发明轮船时在别人眼里不过是“疯子……
生3: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并非是轻而易举地获得灵感,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而形成的。
生4:区别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依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的细小的想法。
师:总的来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生齐读末节后回答:(师择要点板书)
一个态度:
三个关键:
小结课文,完善板书
回顾全文,课文开头先引用材料,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话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提出问题;
主体部分从“创造性的思维必需要素”和“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分析问题;结尾部分归给总结出:“怎样才能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呢”,这是解决问题,文中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了几个例子,有具体的,有概括的,这样的方法就叫做举例论证。全文写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结构严谨。
三、奇思妙想
师:中央十套“奇思妙想”栏目组办过这样一期节目:请现场观众用下面的图形构图。现场观众反映热烈。同学们有兴趣参加这个活动吗?
生:有。愿意。
师:请同学们每人在纸上先画,之后来板演。
师巡视,之后生板演。
师:通过参与这个活动,在创造力方面,你对自己又会怎样评估呢?认为自己拥有创造力的请举手。
生齐举手。
四、拓展练习
1、师:请大家看这样的故事。(小黑板)
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果供祖赏月,倪刚过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
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师: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给《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加个全新的结尾。
生:发言
师:想象真丰富!请同学们把这题做在练笔本上。
生:练笔
师: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的天职在于探索。”只要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追求,大胆想象,不断探索,相信大家都能成为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五、课外积累
收集有关创新名人名言,抄在积累本上;也可制成书签,送给你的同桌。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这样的一段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行探究式阅读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读、语言探究,并跳出课文读课文,可以让语文课教学呈现新的生机。回顾这篇文章的教学,我觉得教学中树立这样的几种意识是很重要的。
一、文本意识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这是对话的基础。通读文本,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阅读才是自由的阅读,有效的阅读。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读出感受的更少。上课伊始,学生还未开口读书,学生未及进入作品之中体验,教师就已经强加给了学生,表现出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体验的充分不相信。本堂课我在施教时注重了学生在读中体味,注重了学生自我发现,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完全有能力理解文本。
二、探究意识
本课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探究式阅读让合作学习的思想得到最好的实践。小组探究活动中,谁发言,谁记录,谁补充都有明确的分工。
三、表达意识
本堂课我较多地提供了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表达中,要求学生努力达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说句意连贯、层次清晰、语言精美的话的目标。从一句到几句,再到一段,有理有据,切近题旨。组合图形也要求予以适当解说。我相信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四、文体意识
初一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我认为还是要适当讲点文体常识的。我在上课时只是简单提了点。在淡化文体的今天,不知当否?尚待方家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