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A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皆次当行(háng)扶苏以数(shuò)谏故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又间(jiàn)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以头抢(qiǎng)地耳因屏(bǐng)人曰
D.孤不度(duó)德量力王侯将相宁(nìng)有种乎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B.失期法皆斩(法律,法令)
C.公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
3.下列各句节奏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将军/宜/枉驾顾之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①《破阵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②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有感于《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写下的热情赞美的诗句是,。
③只恐双溪舴艋舟,。
④了却君王天下事,。!
5.阅读唐代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
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的作用,突出了江水的阻隔;“望”字传达出思念之神态。
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寂寞、空虚、孤独的感觉,“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幽思。
D.作者将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描写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6.对《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运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和“关”联想到秦汉两代曾经有力地抵御匈奴入侵的历史。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家。
C.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差不多先生传(老舍)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
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7.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相貌()钱铺()王大夫()
8.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6分)
9.差不多先生也常为“差不多”所害,请你把文章中所写的这方面实例概括叙述出来。(3分)
10.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4分)
11.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何种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4分)
12.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其思想根源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3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一)(14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颗颐!涉之为王沈沈者①!”……客出入愈益发舒②,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①颗颐!涉之为王沈沈者:啊哟?陈涉做大王真阔气啊!②舒:放纵③颛:同“专”
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4分)
⑴辍耕之垄上()⑵怅恨久之()
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⑷之陈()
14.翻译文中加线的两句话。(4分)
⑴
⑵
15.阅读〖甲文,说说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16.阅读〖乙文,简析陈涉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3分)
(二)南辕北辙(8分)
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者臣来(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C.我欲之楚(之:往,去)D.吾用多(用:用处)
18.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一句。(2分)
译文:。
19.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4分)
四、写作(35分)
2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一首“临江仙”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在这个单元里,我们认识了许多英雄人物,不管是草莽英雄陈胜,还是誓死卫国的唐雎;也不管是礼贤下士的刘备,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头百姓都不乏英雄人物。虽然,时间的长河已淘洗了几多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然而英雄的事迹,英雄的气概却还长驻你我心中。
请你以“英雄”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②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吧?
请以“,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550。
第六单元B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休祲降于天()先主遂诣亮()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辍耕之垄上()②会天大雨()
③寡人谕矣()④引喻失义()
3.填空。(5分)
①,载不动许多愁。
②《陈涉世家》一文中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目的是;为突出起义的正义性,采取的办法是。
③《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意思一致。
4.问题探究。(4分)
《陈涉世家》一文中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一句,查中华版《二十四史》是这样断句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断句更好?为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13分)
走是灯笼(刘金生)
总也忘不了小时候的那次经历。
离开姑妈家的时候还是响晴毒日的,走了不到半路突然下起雨来。开始还不觉什么,等雨大了才知道情况的严重。
路边全是庄稼地,没有人家,连一棵树都没有,避雨,是妄想。脚下的土路变成了泥路,每向前迈一步都得做出一个奋力拔腿的姿势。虽然是夏天,雨水浇在身上还是凉凉的,接着就是从心里往外冷。天变暗了,路上没有行人——也许有行人看不见,脸上流着的雨水和眼前的雨幕使我只能看清脚下的一小片地方。还有六七华里的路程。当时的我还只是个身小力薄、刚满13岁的孩子!
我又冷又怕。我想回姑妈家,但想到经过努力才换来的行程再用同样的努力倒回去,我实在不甘心。我想停下来。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等是窟窿。”我不知道爷爷说的“窟窿”指的是什么,我甚至记不清爷爷是不是这么说的,我只知道,此时的我如果等,所面临的就是窟窿——我将坠入困苦的深渊!“等是窟窿”这句即时得来的警语,在我的几乎空白的大脑里竟成了惟一的意念。它警示我,不论多么艰难,也不能停下向前的脚步。
记不清摔了多少跤,也记不清是怎么回的家,但在雨中跋涉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等是窟窿”这句话,已经和这个情景凝为一体,成为一条活生生的哲理融进我的生命。它让我明白,不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不顺利的时候,都不能消极地等待,更不能自甘堕落,都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不“等”的经历多了,再回顾当年的情景,在“等是窟窿”之上又多了一层人生的感悟:走是灯笼。是的,当年在雨中的“走”是灯笼,后来所有的决不消沉的“走”也是灯笼。这灯笼就是在朦胧或昏暗中亮在我眼前的希望。
5.文中说“等雨大了才知道情况的严重”,有哪些严重的情况?请简要作答。(3分)
6.“我”在又冷又怕的时候,有过哪些想法?(3分)
7.怎样理解“等是窟窿”这句话?(3分)
8.标题“走是灯笼”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个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三、文言文阅读(40分)
(一)(10分)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10.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起不食待之。B.故人来,方与之食。
C.将军岂愿见之乎?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12.你认为这个小故事中的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什么?(2分)
(二)多多益善①(12分)
上②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释】①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②上:指汉高祖刘邦。③差(cī):高低。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②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③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14.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B.如我能将几何?
C.陛下不过能将十万。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15.找出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加以解释。(2分)
(1)通义:
(2)通义:
16.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17.不善“将兵”的刘邦最终擒获了善“将兵”的韩信,为什么?(2分)
(三)(18分)
〖甲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8.比较阅读两文后,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①甲文中的主要事件可用乙文中的“”这句话来概括。
②“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体现了诸葛亮一贯的外交政策,《隆中对》中有一句话可以为证:。
③甲文中的“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的史实,乙文中是这样表达的:。
④“寄臣以大事”、“必能安国,终定大事”,两文中的所谓“大事”指的是。(用乙文原句回答)
19.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6分)
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②臣敢竭股肱之力()
③以俟大举()④夙夜忧叹()
⑤当奖率三军()⑥庶竭驽钝()
20.下列加点的词用法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咸决于亮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此臣所以报先帝
咸来问讯悉以咨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1.翻译句子。(2分)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译文
22.问题探究。(4分)
①所选的两段文章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体现了诸葛亮的一片赤忱忠心。你认为选文中的哪些话最能体现他对刘备刘禅父子的忠心?
②有人认为,诸葛亮的“忠”相当狭隘,是一种愚忠,并不值得盲目推崇。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四、写作(3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学习过的许多课文都表达着、表现着作者对“美好”的“感受”。春的温馨,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纯洁;白杨的力争上游,紫藤的万花灿烂,鹤群的团队精神,斑羚的飞渡壮举;三峡的奇丽,石潭的清幽,西湖的朝烟夕岚,满井的山光水色;鲁迅心中的藤野,冰心笔下的纸船,莱蒙托夫的孤帆,玛丽·居里的信念;张晓风的敬畏生命,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白求恩的高尚纯粹,邓稼先的忠诚奉献……这一切都融入了我们成长的历程。
现在,请以“感受美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也让我们来表达对“美好”的“感受”吧。
要求:注意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自拟文题,字数不少于550。
第六单元A卷答案
一、1.C2.B3.D4.①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③载不动许多愁④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5.A(提示: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6.C(提示: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二、7.xiàng;pù;dài8.①把糖买错;②把省份搞错;③记账不分十、千;④搭火车迟到;⑤请牛医生治病;⑥认为活与死差不多9.上题中④⑤10.因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很多11.讽刺、批判;告诫后人差不多的危害12.“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三、(一)13.⑴去;往⑵助词,无义⑶结构助词相当“的”字⑷去,到14.⑴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⑵客人在宫里进进出出,越来越放纵,常常谈论陈涉贫困的故事。15.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抱负。16.陈涉违背了当初“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背弃原来兄弟,丧失人心,所以失败。
(二)17.D(提示:“用”是“物资”、“财物”之意)18.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19.示例:(做事)方向错了,条件越好,结果越糟。
四、20.略
第六单元B卷答案
一、1.shuò;jiàng;jìn;yì2.①停止;②适逢,恰巧遇到;③明白,懂得;④适宜、恰当3.①只恐双溪舴艨舟②先威众耳;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③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后者较好。把“九百人”三字连下读,说明大泽乡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九百人”三字属上,可以理解为当时只征发九百人到渔阳去而已。
二、5.无处避雨;路难走;天气冷;天变暗;路程远;年纪小。6.想回姑妈家,但不甘心;想停下来,但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7.不能消极地等待,更不能自甘堕落。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否则将坠入困苦的深渊。8.比喻。灯笼是朦胧或昏暗中亮在行人面前的希望,当人陷入困境的时候,只有不停地“走”下去,才会给你带来希望。
三、(一)9.①使,派;②才;③自己,指吴起;④诚信,讲信用10.D11.老朋友到了傍晚还不来,吴起没有吃饭等他(来)12.诚实守信
(二)13.①曾经;②被;③带领;将官、将军14.C(其他词的古义是:A.在闲暇时;B.多少;D.……的原因)15.①“不”通“否”,否定副词。②“禽”通“擒”,擒拿,活捉。16.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17.韩信善“将兵”却不善“将将”,而刘邦不善“将兵”却善于“将将”。“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三)18.①临崩寄臣以大事;②外结好孙权;③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④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9.①通“嘱”,嘱托;②辅佐;③等待;④早;⑤鼓励,勉励;⑥平庸的才能20.C21.政事不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处理裁决。22.〖甲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