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校刚刚举办了省级的“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了一堂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受好评。但这节课中的一个教学细节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这位作课的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19生命
生命》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为帮助学生体会“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时。师生合作,教师非常投入的范读二段,把学生带入情景,然后让学生补充:如果你是小飞蛾此时你会怎样呐喊。才十一二岁的学生,就是一个成年人在其成长历程中也很难遇到身处险景,需要努力挣脱的情景。在他们的生命成长历程缺乏这样的情感体验,既使有类似的情感体验也只能从反映革命斗争的历史影片中获得,其时代背景与现实的生活相去太远。教师让学生进入课文情景补充小飞蛾呐喊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障碍。果然,老师指名第一名学生回答到,“求求你,放了我,我还没有活够呢,我还要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呢!”教师随即引导:“在那样紧张的情况下,小飞蛾会这样喊吗?”第二名学生回答:“我要活着,快放了我。”第一名领会不够,第二名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了情景,较好的领悟了文本。
课后,我对执教老师设计的这一情景进行了反思。我想如果教师真正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这样来设计移情是否更能调动更多的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在生活中,你们也许遇到过特别想去某个地方或者想做某件事,而父母由于某些原因不允许,你们的行动自由受到了限制的情形,当时你们的心中一定非常愤怒、非常生气,当时你怎样做,怎样想,怎样对阻止你的人呐喊?”我想,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被学生体验、释放。在体验中实现与文本真正的交流,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由老师的这一教学细节反思我们自己平时的课堂教学,往往容易出现专注于自己教学流程设计的精致与完美,忽略学生情感体验和实际认知水平的情形,在此我想用下面一句话与老师共勉:“完美的设计源于学生过程和认知水平的潜心思索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