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二泉映月》教学实录赏析1

关注细节 深远课堂

《二泉映月》教学实录赏析1

——执教《二泉映月》第一课时有感

今年的三月,我很幸运能作为一名选手参加了在镇江举行的“江苏省第七届‘蓝天杯’小语会课观摩暨学术报告活动”。比赛虽然已结束,但回望这段历程,内心有太多的感触,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又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与惊喜,有赛前的紧张与忙碌,又有赛后的反思与释然……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语文课花样甚多,头绪复杂难以把握。老师们既要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又要花样百出地指导学生朗读,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唯恐跟不上新课改的潮流,唯恐别人评价自己不讲究教学的艺术。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呢?教者辛辛苦苦,学者浅尝则止。语文课怎么上?我认为还是简约之中关注细节——在平实中见锤炼,在质朴中见功夫。

片段一

听乐曲《二泉映月》后,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生字挺多的,也挺难读,课前大家都已预习了课文,愿意展示你们的朗读吗?注意课前圈出的字音哦!(举手展示自己的朗读。)

2、评:你们已经能读得字正腔圆、非常流利了,真不简单,如果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呈现出来,那就更出色了。

3、我们知道,二泉映月不仅是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而且是一处优美的风景!(板书:美景)是哪儿的美景?(相机板书生字:锡惠)

4、难道课文仅仅是写这美景、这美曲吗?同学们,能把一本厚书读薄,把一篇长长的课文读成一句话,这也是我们学语文的人应该具有的一项本领。你能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吗?

片段二

感悟创作源泉之——二泉美景(赏词、析词、用词)

1、无锡惠山的景色如诗如画,令人陶醉,文中用了许多优美的四字词语,你能找到这些词语吗?快速浏览,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

3、你们真有一双慧眼,跟老师是心有灵犀啊!(出示词语)

4、指名读。

5、生再自由读一读。

6、看有没有发现什么?(下面三排是写月色的词语。)

7、评:你的眼睛可真亮啊!

8、师指导朗读、品味写月色的词语。

(1)a.第一组写月色的词,谁来读?(茫茫月夜、月光如银)

b.评:读得非常正确,没念错一个字,但是能不能读出一种感觉来?你想,月色是那样的皎洁,那样的迷茫而又深远。再试一次。

c.有感觉了,闭上眼,让月光洒在你的脸上,吟出刚才的一组词。

d.带着这种感觉,我们一起读。

(2)很好,把这种感觉延续到下面两组词中,自己先感觉一下。(自由读)

a.第二组词,谁来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月亮浸入水底的璧玉,那“璧”指什么?

b.述:月光,似水一般温柔、清澈,月亮的影子像美玉般倒影水中。女生读,评:好美的意境啊。

(3)第三组词,男生一起读。

师述:水月交相辉映,不要换气,一气呵成,男生一起读。

读着读着,有没发现,这些词语仿佛变成了什么?(一幅优美的画)

9、师:这些词语都是作者对锡惠美景中二泉景的赞叹,也是二泉映月琴声中表达的内容之一。

让我们边听琴声,边想象画面,通过你的朗读,将这样的一幅美景呈现出来。(先听20秒,后读词)

10、同学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不光要能发现美、欣赏美,更重要的是要能运用美!老师初来镇江,你能用上这里的两三个词介绍你们这儿的美景,给老师做个旅游的向导吗?

片段三

感悟创作源泉之——坎坷经历

1、二泉的景色是如此之美,可是我们之前听到的琴声中,却分明有着那么多的辛酸与凄凉,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你能找到文中的一段话或一个词吗?(相机板书:坎坷经历)

2、学到这里,老师不禁想问:你们了解阿炳吗?(生交流)

3、出示阿炳简介。

4、细细地读读这段话,用心感受一下,读着读着,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弦?为什么这个词触动了你的心?

5、看着这些让我们正常人揪心的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

6、音乐起:

难怪,我们在他的二胡声中听到了那么多辛酸与凄凉。

听着听着,我们似乎听到了阿炳:“深沉的叹息,……”(出示)

还有许多许多内心的倾诉,情感的宣泄!(板书:……)

片段四

线索呈现——整体感知

通过这节课语言文字的学习,让我们对这首名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优美的风景、坎坷的经历都是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源泉。

下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阿炳的内心,走进这首世界名曲!

板书设计:

二泉映月

锡惠 坎坷

美景 经历

……

反思:通过上面的课例,我们可以看出,课堂中只有真正地关注了细节,课堂才能因此而深远,学生与文本才能进行更有效地对话。

一、于细节中落实双基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一些“浮华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比如,语文“双基”地位的削弱。曾几何时,学科大纲,各级文件以及教师的总结中,都有它的身影。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个一度“受宠”的词语,风光不再,它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以至于一提它,便会招来一些人的白眼和嘲讽:都什么年代,还在讲这些老掉牙的东西!于是乎,我们的课堂上,“基本知识”与“基本能力”,不再受人关注。人们开始大谈“自主”、“合作”、“探究”这些时髦的词汇。我们的语文课上,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更是成为“被遗忘的一族”。相反,上述片段中,在引入二泉美景时,我适时地考虑到“锡”“惠”俩字是本课中非常难写、易错的生字,就将它们与板书中的美景联系在一起,老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的过程中,也成就了一块板书,可谓是一举两得,构思巧妙。

二、于细节中学会运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说话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一篇篇小学语文材料。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 在阅读教学中品词,特别是品关键词,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例如,上述课例中描写月色的词就是一个突破口,对文章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赏词、析词的过程中,学生对词语的内在含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接着,以做小向导的形式,把品词与说话,不留痕迹的联系了起来,学生的说话及作文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得到了提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吸收、理解,作文教学是让学生表达运用。语言的吸收和表达、理解和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加强阅读中的品词指导,把阅读教学的品词与说话训练,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说,以说带写,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品词教学中加深理解、吸收,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与作文能力。

三、于细节中整体感知

当前片面追求“拥有亮点、把握精彩、呈现高潮”的精读语文课堂,使初读课文时“整体感知”越来越淡化和僵化。其实,早在90年代初,张志公先生就认为,“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出发,最后再回到整体,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一个来回。首先,认识到一篇完整的课文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意义联系的系统,才能更好地感知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谓“有意义联系的系统”就是指理清文章的线索。以上片段中,在这节课最后总结时“通过这节课语言文字的学习,让我们对这首名曲有了初步的了解,优美的风景、坎坷的经历都是阿炳创作这首名曲的源泉。”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其实,已道破了本节课的思路与线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价值系统。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顿时感觉眼前一亮,思维豁然开朗。其次,除了本节课的明线索外,还可以铺设一道暗线索,它会与明线索交相辉映、推波助澜。例如,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我多次地聆听,发现《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旋律中,先有一段引子,然后既有对惠山二泉景的描绘,又有对坎坷经历的回忆和对生活的抗争等复杂的情感。因而,我把这首乐曲恰到好处地分成了三段,即:以听乐曲谈初步感受引入新课,接着在品味描写月色的词语后,采用了“赏词——听曲——想象画面”的方式使学生入情入境。最后,在初步体会阿炳的坎坷经历之后,随着第三段旋律的飘起,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呼之欲出之时整合全文。就这样,把文本的解读与乐曲的旋律糅合在一起,交织在一起——如雨如水,相融无痕!

在课堂时间是个固定值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效率,就取决于对课堂细节的把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安排教学方法,关注细节,以追求实效。所谓——“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看起来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是审美的一种要求,其实,它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价值系统平衡的一个支点。课堂因细节而深远!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更新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翻译(zidianfy.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翻译 zidianfy.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2014709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