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在课文中人物在用词、语气上都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而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后的对话,更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周朴园和鲁侍萍见面是偶然的。
鲁侍萍认出了周朴园,而周朴园并没有认出侍萍。他也并没有想到侍萍还会出现,因为他以为侍萍早已死去多年了。在这特定的情境下,周朴园开始了同鲁侍萍的对话。他用对待下人的态度,不经意地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
他忽然从侍萍关窗的举止看到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发出询问:“你──你贵姓?”从漫不经心到认真起来,气氛趋于紧张,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我姓鲁。”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此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的询问那在三十年前发生的梅家一个年轻小姐投水自尽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能保持语调的平和,但听到周朴园在撒谎,于是越来越悲愤地叙述了自己三十多年来的悲惨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
他时而表情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用疑虑的口吻发问:“你姓什么?”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份时,他徐徐立起,说:“哦,你,你,你是──”已经惊恐得语不成声。当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时,便撕下怀念的面纱,用威逼的口气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鲁侍萍则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接着,她字字血、声声泪,控诉了周朴园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惟恐将事情闹大的周朴园赶紧用缓和的语调说:“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可是,鲁侍萍厉声抗争:“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周朴园又赶紧大谈其对鲁侍萍的纪念。
看到这种手段也不能奏效,他终于使出了自认为最有力的一手,即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仇恨,他那“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以及“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的话语,不仅表现了资本家金钱第一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掩饰自己罪恶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而鲁侍萍先用蔑视的口吻回答:“什么?”后来,当她把周朴园的五千元支票撕毁之后,又冷冷地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充分表达了她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愤恨。再如:鲁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之后那几句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的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雷雨》的语言艺术,对于真实、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大的作用。
其二,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方法,把现在的戏剧矛盾和过去的戏剧矛盾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鲁侍萍为找四凤来到周家,鲁大海则代表罢工工人来周家与周朴园谈判。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揭露了周朴园的家庭的罪恶。鲁侍萍与周萍母子,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又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一起相遇,周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斥骂,甚至动手打鲁大海,又充分表现了周鲁两家的矛盾,即劳资双方的阶级对立。
这样就由过去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使剧作矛盾冲突尖锐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其三,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例如,课文开头舞台说明是:“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个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悲剧剧情紧密配合着,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思想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从而感染了观众,使观众也随之产生了压抑感。
又如,关于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的动作说明,“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而这一动作,又自然地勾起了周朴园对梅姑娘的回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衣着、表情等方面的说明,也都更好地说明了人物的身份、性格,是整个剧本不可缺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