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生命
① 精神总是要依附形体的,谈国学的精神和中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把国学落实到一个形体上面,《四库全书》就是个代表。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也称四部。它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籍、最重要的知识和学术。
② 中国传统的知识为什么是四部,而不是三或者五?这本身就有特别的意义。数字“四”其实就是国人对于世界的理解,代表着方正和秩序。世界是方正的,国家是方正的。国学的“国”字,外形上就是方方正正的。
③ 仅仅有方正还不够。古代的中国人都知道圆比方高。圆这个东西很微妙,搞不好就落到了圆滑,就成了方正的反面。能够兼容方正的是圆融。还拿“国”字来说,方正里面有个玉字,这块玉就是生命,就是心。有心在“四”里面,或者说当心把“四”融化之后,方就成了圆。生命可以把方正融化。我们要用心将“经”“史”“子”“集”四部融化。
④ 经典是什么?就是生命的常态。经就是常,常就是日用伦常,就是生活中不断实践,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它构成了国人生命的根基。经典是生命的常态,而历史则是生命的经验。我们每个人经历的事情都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史书去经历自己生命中不曾经历的事情。历史是拓展生命经验的东西。从史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意识的发达。子部意味着什么?子部可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到生命样式的多元化,是生命多元的展现。经部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般的生活方式,诸子却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生命感觉。读儒学能使我们了解做人的伟大和快乐,读《中庸》,读《荀子》,都能使我们有一种人与天地相参的感觉。而道家让你产生另一种感觉。人是什么?人在天地面前一无所有,太渺小了。不要说和天地相参了,人能够和天沾边就不错了。在儒家那里找到的是自豪感,是生命的健全,是伟大的感觉。在道家那里找到的则是生命的残缺,让你觉得自己其实没有那么伟大。墨家、佛教提供的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样式。集部的诗赋是什么?是生命的内涵。生命不仅仅有道德,有理性,还有情感。我们需要宣泄自己,需要这样的知识。我们不仅生活在白天,也要生活在夜晚,我们需要哭泣,这是情感的发泄。生命不仅是道貌岸然,也有脆弱,也有喜怒哀乐需要调整和均衡。
⑤ 我还想从比较的角度进一步来谈一下国学的精神或者特点。从经部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什么样的精神?看到圣人意识的发达和宗教意识的淡薄。中国人的经典是世俗化的经典,是来自于人的经验,而不是像《圣经》一样的神的启示。古代中国人不信上帝,信圣人。可以和经典画等号的是圣人,经典是圣人造就的,这是其一。其二,中国人即使信,也是兼收并蓄的。一个人可以同时相信三教,一个寺庙譬如安徽亳州的道德中宫,既有观世音菩萨,也有太上老君,这也是宗教意识淡薄的一种表现。
⑥ 总之,在国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代中国人的形象。一个具备了经史子集所代表的精神的人,一个有均衡生命的人就是中国人。当四部的知识在你的心里融化时,一个中国人的形象也就出现了。
1. 下列推断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 所谓“中国式生命”,或者说“中国人的形象”,应该是具备了发达的圣人意识、发达的中国历史意识和均衡生命的人。
B. 第②段中的“特别的意义”指的是《四库全书》中涵盖中国古代最重要书籍、最重要知识和学术的“经”“史”“子”“集”四部。
C. 佛家体现着一种生命的超越,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众生,众生就是自己,从而心生一份宽容和仁慈。
D. 古代中国人从来不是只尊崇一个经典而摈弃其他,“经”“子”的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宽容精神。
E. “经”“史”“子”“集”这四部代表的不仅仅是书籍或者知识,更是古代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理解。
2. 从原文第⑤段的内容来看,不属于作者所说的“比较”的一项是( )
A. 国学和西学
B. 人的经验和神的启示
C. 信上帝和信圣人
D. 观音菩萨和太上老君
3. 作者为什么说“我们要用心将‘经’‘史’‘子’‘集’四部融化”?
4. 根据文章谈谈“古代中国人的形象”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
1. AB
2. D
3. ①经就是生命的常态,就是生活中不断实践、永远不会忘记的东西,它构成了国人生命的根基。②史是拓展生命经验的东西,从史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意识的发达。③子部可以让我们充分领略到生命样式的多元化,是生命多元的展现。④集部是生命的内涵。
4. ①认为世界是方正和有秩序的;②日用伦常是国人生命的根基,同时生命样式的多元化,不仅仅有道德、有理性,还有情感;③圣人意识的发达和宗教意识的淡薄;④具备了经史子集所代表的精神的人,一个有均衡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