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解读和教学建议
当我们被极度的功利和浮躁危险地渗透着、同化着时,当我们以现代的名义日趋狂妄和偏激时,当我们最急需思想和心灵的涤荡时,《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像我们头顶上的灿烂阳光,一下子将我们思想最阴落里的丑陋、荒唐和浅薄暴露无遗,让我们胆颤心惊、无地自容。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是《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核心观点,也是《思想录》这本书的主要思想。人之伟大源于拥有思想,是思想让人有别于其他生灵,也是思想让个体的人与众不同。我们想到苏格拉底、叔本华、孔子等智贤都是因为他们灿烂夺目的思想光辉而留存于历史的星空,因为他们丰饶的智慧之果而惠及一代又一代人。是思想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人是什么?从客观物质角度、从肉体上讲人是一根苇草:脆弱、渺小,软弱无力,“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其死地。人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近年的洪水、雪灾、地震、海啸……瞬间轻易地夺去那么多人的生命;而面对天灾人祸,人类惶恐不安、手足无措。放在茫茫宇宙,人微小不及沧海一粟;放在历史长河,生命不过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但从精神世界角度来看,人却比致他于死地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人拥有思想。思想让人认清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思想也让人明白自身的优势,思想让人有选择的权利,让人知道:虽然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无法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但人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宇宙,从而有效地去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思想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
因此,我们必须提升自己思想的能力,“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思考自己的生存意义、生命价值,思考人类、宇宙的未来,长久而执著地思考“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样我们心中才会“充满永远新鲜和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像达尔文、霍金、司马迁、屈原那样,思想让他们获得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尊严。
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原则。道德要求我们像天使,我们也希望自己成为天使。追求真、善、美、自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的愿望。但不幸的是:我们往往在怀揣着美好的崇高的愿望时,却又常常违背初衷、大行逆道,甚至以天使般的追求作为自己禽兽行为的幌子。希特勒纳粹党对犹太人的屠杀,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无一不有其“正当”的、引以为傲的理由,否则如何蛊惑起民心。自由、民主、善良成了罪恶大行其道的外衣。大跃进、大干快干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送孩子上辅导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诱惑人心的美好的初衷,却违背着人生、社会、自然地发展规律,结果是大跃进导致了大混乱、大滞后,过重负担抑制了孩童的天性和创造力……事与愿违。人性是矛盾、复杂的,有时我们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背道而驰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有令人同情的身世,他强烈地爱着爱斯梅拉达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宗教教义没能提升他的精神,反而扭曲了他的灵魂,他变得自私而又残酷——得不到,就亲手毁灭美。谁敢说,我们人性里没有类似的阴暗,若能像鲁迅小说《一件小事》中那样时时自省,压榨出皮袍中的小来,许能让人性永远保持光洁、美丽吧。
思想的本性应当是“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美的东西,但正如天使和禽兽并存,思想亦有其“出奇的”“荒唐可笑”的缺点。人的贪婪、自私、狡诈、残忍……这些缺点又使人显得何等卑贱和愚蠢。“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当今物欲横流、官员腐败、学术造假、食品安全……这些问题哪一点不是利欲的驱使,人已沦为利欲的奴隶。
人是可悲的,自身的渺小、微不足道、无法永生永世,即便是权倾五国、势囊海内的秦皇汉武亦深深陷入无法逃避的死亡的漩涡中。但也正因为人能意识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才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珍惜短暂的生命,才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我们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宇宙可以轻易毁了我们,我们的思想除了崇高的美好的本性以外,还有卑贱、愚蠢的缺点。这一切构成我们生命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但我们正视这一切的可悲,大胆地剖析自我的真实面目,不自欺欺人。努力好好地思想,依靠这种思想,人类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与自我解放。这种思想的能力,构成了人性的光辉与人的全部尊严。这种尊严足以成为高于自然界的“君主”或“国王”。
所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未来的世界,人因思想而更加强大。
【教学建议】
本文的思想深邃、精奥,学生读起来会非常吃力,甚至几遍读下来都未必能完全理解。所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把读不懂、无法理解的句子划下来,把读完后的疑问写在纸上,等上课时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的疑惑处。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重点让学生理解标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深刻含义。组织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线索来回答由标题衍生出的四个问题“苇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人是苇草”“又为什么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思想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变化(结果)”。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板书也就呈现出来了,本文的主题也更明朗了。
第二,虽然本文的核心观点出来了,但学习本文还需把握住文中散发出思想光彩的句子,还有此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存疑的一些语句,都需要深入剖析。所以,接下来就是学生提问环节。可以是学生直接提出不懂的地方、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先谈谈他们自己对该句的认识。问题比较集中的句子有“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等。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些语句或问题时,千万要记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不要断章取义。万变不离其宗,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定的,尽管《思想录》是记录思想晶片一类的文章,只言片语,不成体系,但作者主体的核心的理念是一定的,每一个思想晶片都是围绕着或者反映着作者的核心观点的。不怕学生问,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随便从哪一个点或哪一个句子分析开去都可以回到核心思想上去。而且,围绕中心思想去分析,才不会使各个精彩分句(思想因子)显得那么零散。总之,那些散发思想华彩的句子都是中心主干——“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上开出的绚烂花朵。它们和主干是一体的。
第三,这种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文章,读起来比较生涩,不妨多举些实例来诠释,让学生头脑中多生成立体、可感的形象。这样深奥的理论可以化解为通俗易懂的道理,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些。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将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让学生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学生在交流、分享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总之,分析这一类文章,一定要不怕学生问。教师在课前精心做好准备,把握文章的立意和各章节的句意,不管学生问什么问题、问什么句子,总能从该问题或句子出发讲回原点上去。而且,围绕中心去分析章句,才不会使文章讲解显得散漫和无序。加上实例的补充,教师的讲解就更加有整体性和形象、生动性了。再难懂的文章,也不在话下。
【板书设计】
思想
(伟大)人 苇草(可悲)
高贵 脆弱
尊严 卑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