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男孩为了一便士卖掉一盒火柴而苦苦哀求,又为了急着送还先生的零钱而被马车撞了,悲惨死去的故事。故事生动感人,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适于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一、基础目标:
感悟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感受小珊迪的可怜,感悟小珊迪的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在导入课文时,教师出示了“美丽、金钱、机智、诚信、荣誉、健康”等词语,说:“这些都是我们人生的朋友,如果现在只允许你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朋友伴随你的一生,你喜欢那一位?”学生情绪很高涨,说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和理由,教师并没有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说:“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个外国的小朋友,他叫小珊迪,(板书:小珊迪)认识了他之后,就会知道答案了。”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惑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小珊迪是个怎么样的孩子?为什么在他身上我们能够找到答案?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出示:小珊迪是个的孩子。学生交流了初读后的感受,经过教师的引导点拨,总结为两点(教师板书):小珊迪有着苦难的童年(可怜)和美好的人品(纯洁、善良、诚实、守信)。
三、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感受可怜
教师让学生读读课文:“把课文中表现小珊迪可怜的句子划下来,仔细地读读,想想你是怎样感受到这一点的,带着自己的体会再动情地读几遍。”
学生先自由阅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让小组之间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然后再集体交流。
(1)“(他)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从“瘦瘦的小脸”一词体会到小珊迪经常吃不饱。
从“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体会到小珊迪也非常寒冷。
(2)教学片断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生:为了他不在纠缠,我打算买一盒。小珊迪为了卖掉一盒火柴,像乞丐一样跟着“我”。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纠缠。
师:知道这词的意思吗?
生:(不作声)
师:你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两个字都有绞丝旁。
师:现在明白了吗?
生:缠绕在一起。
师:课文中指什么?
生:小珊迪缠住“我们”不放,要我们买他的火柴。
(研读四次“求”,进一步感悟小珊迪的可怜。)
……
师(整体出示四次“求”的句子):同学们,请你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四句话,如果你是那位先生的话就会发现小珊迪的四次“求”有变化。
(生自由地感情朗读小珊迪的四次“求”)
生:我觉得小珊迪的要求越来越低。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他先是1便士只能买1盒火柴,后来是1便士可以买2盒火柴。
(师板书:1-1——1-2)
师:你能把这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生:我觉得他的态度越来越恳切,因为他开始只是求,后来是请求,最后是乞求。
(师板书:求——请求——乞求)
师:几个“求”的区别你知道吗?
生:乞求不是一般的求,而是像乞丐一样地求。
师:你能把小珊迪的态度变化读出来吗?
(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你知道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生:他饿,他需要钱买吃的。
生:他冷,他需要钱买衣服穿。
……
2、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1)教师深情地引入:“为了找还那几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腿,不幸死去。老师心里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这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也许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这钱吗?学生默读思考,划出有关词句仔细体会,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小珊迪现在想花这1便士,他最想干什么?
(3)教师在此基础上又动情地引导:小珊迪这1便士可真干不成什么事情,如果把手中的11便士加在一起,或许还能办成其中的一件事情,可小珊迪却将这11便士急急地送还,怕先生久等了,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小珊迪被马车撞了,轧断了双腿。当小珊迪被送回家里后,他是怎样嘱咐小利比把剩下的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的?”(学生同桌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5分钟后,指名几组全班交流)学生答案举例:
小珊迪(奄奄一息)地说:“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被马车撞了,这儿剩下的4个便士,你……你去还给住在旅馆里的那位先生……”
小利比(流着泪伤心)地说:“可是,珊迪,我们很需要钱……”
小珊迪(有气无力)地说:“不,利比,那位先生还在等着我去还他零钱呢!”
小利比(捂着肚子)说:“珊迪,我肚子实在饿极了,我想去买点吃的。”
小珊迪(难过)地说:“利比,我们虽然穷,但我们要诚实,不能做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小利比(不情愿)地说:“那好吧。”
(4)教师说:“正因为这样,先生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出示:“当我想到孩子他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指名几人感情朗读后)出示:当我想到孩子他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四、延伸表达,抒发感情
在充分感悟了小珊迪的可怜和纯洁善良、诚实守信之后,教师深情地对学生说:“小珊迪很穷,他很需要钱,这样的孩子可怜吗?(生答:可怜)但他不是那种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守信用、惟利是图的人,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答:可敬)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答:不会)不会,永远不会!那我们就给小珊迪画张像,把他留下来好吗?(生答:好!)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你想画一个怎样的小珊迪,也可以想想如果画小珊迪的肖像你用什么颜色。(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五分钟后交流反馈,有如下教学片段:
生:我想画小珊迪的外貌,一头蓬乱的头发,很长又很脏,瘦瘦的小脸,蜡黄的,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又很单薄。
师:你为什么想到了这些内容,你想表达什么?
生:他的脸很瘦,蜡黄的,说明他很穷,常常吃不饱。他没钱买衣服,而且根本没心思去注重自己的仪表,所以头发也很乱。
生:我想表现小珊迪的可怜,我画的内容是小珊迪被马车撞后的场面,马车远去了,小珊迪躺在地上,双腿血淋林的,痛晕过去了。因为我觉得这时候的小珊迪最可怜。
生:我选小珊迪被抬回家后躺在一张破床上和小利比说话的场面,我觉得这场面最令人心酸了。
生:我选黑色来画,因为小珊迪的很脏。
生:我也用黑色,小珊迪被马车撞了,马车却不管他,说明那个时代很黑暗。
生:我用白色。
师:(很意外)为什么?
生:我想用白色来表现小珊迪那颗纯洁的心灵。
师:你的想法真好,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这个主题?
生:红色。
生:我认为金色,因为小珊迪的精神是最可敬的,而金色可以表现精神在闪烁,在放光芒。
……
本课的教学力求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使每位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入情入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行读书感悟。课后主要的体会有以下两点:
1、积极、主动、参与
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地挖掘和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音、影等各种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其主动地走近文本,走入文本,和文本对话,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新课一开始,学生就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到感悟“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中来,以读书感悟,观察联想、思辨探索、讨论交流等方法一步一步地酝酿、激发、领悟、抒发对小珊迪的同情和敬佩之情,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理念。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小珊迪同情和敬佩的情感之中,小珊迪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